“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尽时的临终一刻。事实上,如果能逼真地想象我们在弥留之际,会物极必反产生一种再生的感觉,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掌握自我激励,开始自我塑造的过程。首先学会自我激励的方法:
1、树立远景,有一个每天早晨醒来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2、离开心理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
3、把握好情绪。找出自己的情绪高涨期,在自己身上找快乐。
4、确定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5、加强紧迫感。直面死亡。
6、结交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与乐观的人为伴。
7、迎接恐惧,不逃避恐惧,克服恐惧。
8、给自己安排修整计划。
9、学会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
当我决定奔跑起来拥抱希望、懊悔、恐惧、寂寞,我并不想追溯过往,追问未来,而是想活在当下,安享现在的生活。当现在的下一秒出现时,现在就已然成为过去,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关注此时此刻的体验感即可,并沉溺于其中。
闭上眼睛,想象这一刻是自己弥留世间的最后时光:“我做到了什么,就能够让自己感受此生无憾了?”,浮现出的一句话是~~
接纳、包容、理解自己,同时接纳、包容、理解身边人,让自己和身边人都能感受到我真切的爱。
纯粹地付出爱,我曾经做到过,但没坚持到底。走着走着就开始无意识地去索要,去要求有回报,害怕失去而改变自己变得低微,想去抓住拥有的一切,却发现当自己不爱自己时,曾拥有的都会烟消云散。
我曾经很开朗、很乐观,很爱笑,那么的亲和,那么的无私,那么的淡泊,那么的善解人意。用“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形容自己的状态都不为过。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是生活?是居心?
是我开始害怕了,是我开始找不到真正自我时,是我不断地寻求外界的爱以证明自己时,是我不满足所拥有的一切时,是我对他人有期待有要求时,慢慢地一切都变了,我也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越不喜欢,却越想得到更多的关爱……终于,紧绷的弦承受不了日复一日的强压,到了断裂的临界点,再也支撑不起沉重的心。身体疲累了,到了极点,沉重到心跳维艰,疼痛到无法呼吸,才发现我不见了,爱也没了,死亡的气息越来越浓。惊醒之时,举步蹒跚,用尽全力把自己拖出死亡的漩涡,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跟过去做个哀悼告别并放下它,勇敢地重新生活,从努力塑造自我开始。
现在的我,就是一张白纸,就是一块原石,要绘出怎样的画面,要琢出怎样的形状,都在当下。用心用情、专注专心、付出爱,给予爱,感受爱,去做喜欢的事,去拥有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