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明显有私心,教孩子们篮球的原因超级简单:俺大学里挂了唯一的一门课——体育课的篮球(定点投篮),所以俺希望孩子们早点儿接触篮球,以后不要像俺一样没有出息,哈。
因为自己手的皮肤问题,其实根本就不能打篮球,俺需要尽量避免细菌,连拿粉笔都戴手套,在家尽量不打扫卫生,尽量不干活,篮球上的细菌俺更是不敢碰,再加上俺对篮球的了解少得可怜,连一场正规的篮球赛都没有看过5分钟,还教篮球,定点投篮?!
谁有魔法?孩子们,当然是孩子们。
二年级的体育委员有两位,已经学会了管理体育课的流程:
提前去取篮球,全班集合,报数,组织做热身运动,分组比赛地上传球和空中传球,三月考试内容是连续传球与接球。
他们在没有一位老师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完全自我管理,可以进行练习和比赛,这不是魔法吗?
五年级孩子要求练习定点投篮,五年级有几位体育委员俺也说不清,目前有7位师傅和他们每组的三位徒弟;俺提出师徒制度,让他们自己安排,结果第二天就交上来非常漂亮的分配,全班28人分成7组,每组一位师傅,三位徒弟。
而我俺说课下也可以练习篮球,师傅们各出奇招:午饭后,晚饭后都带着队员练习原地跳高,摸树枝;跑步;每天练习俯卧撑增加臂力;还有什么怪招,俺也不知道了。
即使在课上7位队长也在各显神通,有的让绕全校带篮球跑步;有的小组为了让队员把篮球抛得又高又远,借助校园里的景观树,一位队员在一边,另外几个队员在树的另一边,篮球必须抛过树顶传递到对方手里……
一周三次体育课,开学第三周的第一节体育课在七位队长的带领下学习篮球的气氛高涨,热情很大,女生主动来找我说他们课余时间如何每天练习篮球和体能,第二节体育课后有人来“告状”——“老师,**每天中午带我们练习篮球,可是我嗓子疼也不让休息。”
第三节课则发生了更严重的问题,队长也有情绪了“教不会”——还是陈老师教得好,让陈老师教吧。队长嫌弃队员始终无法到达训练效果,篮球抛出去还是碰不到篮板和篮筐,更不要说投进篮筐了;队员也有沮丧的情绪,女生有哭的。
俺开始反思让他们学习篮球真的合适吗?
或者让孩子们承担领导和培训员的角色他们是否可以经得起这些小挫折——士气比什么都重要,集体整顿士气。
“老师,我想换师傅,可以吗?”泪眼婆娑的女生,个子不小,但是还没有多少处理问题的能力。
“换个队长,再发生小摩擦是不是还要换呢?发生了什么?具体说说看。”本来是很小的问题,女孩很敏感,处理完了,队长和队员和好了。
学篮球哪有那么简单,定点投篮这个一个项目要练好也需要大半个学期甚至半年,这才练习了几次?气馁,沮丧,小摩擦,没有成就感,想打退堂鼓,想换老师,换师傅,换徒弟,这才刚刚开始。
“魔法”篮球能让每个孩子学会什么,我们只能边走边看,但至少不能学会——遇到困难就退缩和推卸责任,更不能半途而废。
孩子们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过我这个外行教练200%的预期,他们如此认真地练习篮球,他们对师徒的看重,他们的付出会有回报,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竞技体育的精神,我希望他们学会:
规则意识;
师徒情谊和坚持练习;
迎难而上——接不住篮球就要被篮球打到,不如主动接球,主动的精神;
新领域有挑战也有收获,学习本来是想通的,做题是学习,背书是学习,打篮球也是学习。
从不同组去看不同队长的教学方法;
从不同孩子去看他们面对困难的反应;
教永远是学的最好形式;
当然我也需要做得更多观察和辅助工作,所以俺做了定点投篮的课件,希望对他们有用。
这只是三月的一个小目标,还有四月、五月、六月呢?
不要着急,多学点儿,日后哪怕会欣赏篮球比赛都是了不起的事情。
如何让篮球课有魔法——
1 设立具体目标和短期目标;
2 建立考核机制和任务完成截止日期deadline;
3 学生自己建立师徒小组,自己管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位队长的训练,不插手,不干预,不说话,只观察和鼓励;
4 即使反馈和总结,掌握大方向和士气,鼓励有效小组的队长和队员在课上进行优秀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