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了很长甚至是无限长的时间,世界之下的地球,是一个直径约为一万两千公里、两端稍扁的橘状球体。
大约2500年前,便有学者知道地球是个球体。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彼时有关于地球和行星、恒星的关系理论,现在来看都是不切实际的。现如今,我们知道每过24小时,地球就以地轴为中心自转一周,由此形成了昼夜交替;每过一年,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公转一周,由此形成四季更迭。
地球之于太阳和行星,其大小距离是很难直观的。倘若用直径为1米的球代表地球,那么太阳就是直径为108米、距离地球大概11740米的一个大球;而月球则是一个直径为0.27米、距离地球30米的小球。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两颗行星,水星和金星,他们到太阳的距离分别为4500米、9000米。在地球之外,我们还会看到距离地球约6300米的火星、距离地球约64000米的木星、距离地球约128000米的土星、距离地球约255000米的天王星和距离地球384000米的海王星等,以及无数的呈带状的、可忽略的小星体、小行星。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缩小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在25亿米之外。
无边无际的空间里,我们所了解的仅仅是地球表面的生物,他们生活的地方从未超过地上或地下12公里,而地表到地心距离有6300公里。除此之外,便是一片空漠和死寂的空间。
以如今的观点来看,地球似乎是一颗独立存在的行星,她绕着太阳一圈一圈地运行了45亿年。不过,地球的年龄或许还要老,甚至老得让人无法想象。在地球独立存在的漫长时间之前,太阳、地球以及周围行星的前身或许是散布在空间里的一些漩涡状的细小物质。涡状星云中的物质从那非常遥远的时代开始凝聚、慢慢形成如今的、难以分辨的独立球体。
当时空穿越到遥远的过去,看一看童年时期的地球,其场景是让人感到惊讶的。那时的地球表面看起来就像冶矿炉里熔化了的液态金属,或是还没有冷却的岩浆。没有水,因为所有的水都化成了水蒸气混合在硫磺蒸汽和金属蒸汽中。迷雾状的蒸汽之下,是翻滚着、沸腾着的熔岩“海洋”,以及漂浮着火云的天空,耀眼的太阳和月亮飞快掠过。
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巨大的火球渐渐冷却下来。天空中漂浮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雨,落到地面。熔岩逐渐凝固成巨大的熔渣,在熔岩海平面上漂浮。太阳和月亮渐行渐远,它们看起来越来越小,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月亮表面已经形成固体,时而遮住阳光,形成月食,时而反射阳光,形成满月。
又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地球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在变化的最后一个时期,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了雨云,凝结成雨滴,稀稀落落地落在最早形成的岩石上。在之后的岁月里,慢慢有了滚热的水流淌在凝固的岩石上,冲刷着碎石和沉积物,水逐渐向低处汇聚,形成湖泊和沼泽。最后,人类获得了赖以繁衍生息的家园。
随着地球年龄的增长,一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也越来越远,阳光慢慢变得柔和。狂风暴雨逐渐减少,海面不断扩大,形成了大洋,给地球添了蓝色的服饰。不过,此时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命存在,海洋里一片死寂,岩石上一片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