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会喜新厌旧—适应性偏见
工资用来支付给责任的,责任越大,工资越高。涨工资,是因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发奖金才应该用来奖励突出的业绩。
有一个员工,最近几个月表现非常出色,带领团队刻苦攻关,拿下来一个大单,为公司创造了不少的利润。而且,他的工作方法也很值得向其他员工推荐。这个时候,公司准备好好奖励这个员工,可是怎么奖励好呢,涨工资还是发奖金?
这个场景很常见,有可能认为涨工资比较好,代表公司对其认可。但公司领导斟酌后,觉得涨工资并不是最适合的方式。
为什么呢,我们从这个员工角度来看,如果涨工资了,他一定很开心,决定为公司做牛做马。然后呢,他开始规划了,这笔钱是给老婆,那笔钱给父母,还有一笔钱是贷款还车之后每月用来还贷款。。。很快,涨工资就被分配完旅客。这样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新的消费方式已经变成了习惯,涨工资的激励作用就完全消失了。
注意,涨工资这种方式不是前面讲的“损失规避”,公司并没有这个月涨工资,下个月又降回去了,员工依然持续获得工资。但是,三个月过去后,他获得工资的快乐已经没有了。所以,涨工资只能让一个员工快乐三个月。
这是因为人的非理性(经济学上叫 适应性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会慢慢习惯。好东西用久了,会习惯;坏东西用久了,也会习惯。正如西汉的刘向所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习以为常”。
正确的做法是为突出的业绩发奖金。工资这种每月定时就会有,长久等量的东西,很容易产生适应性偏见。所以,工资从来都不应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工资是用来支付给责任的,责任越大,工资越高。涨工资,是因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发奖金,才应该用来奖励突出的业绩。
适应性偏见无处不在。比如新房子 新车,也许刚买回来的时候,每天都很开心,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时间一久就没感觉了。再比如很多人买新手机 新电脑,不小心磕碰了一下都会很心疼,用久了之后,就摔到地上也没什么反应了看,捡起来擦一擦,继续用。
商业界和日常生活中,应用适应性偏见有“一个心法”和“三个方法”。
一个心法是:打破别人和自己的适应性。
三个方法是:延长幸福感 、意外幸福感 、对比幸福感。
延长幸福感:阶段性地给予;
意外幸福感: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
对比幸福感:善用相互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