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取知识,但是很多人读着读着就没有了动力,常常是半途而废,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很傻很倔,它一直坚信天下没有白白的努力和付出。如果你想让他为你工作,需要提供三样东西,及时的反馈、控制感和合适环境。
有效的反馈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说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有效反馈能让内心得到成就感,能激发努力热情,打打鸡血。比如,当你正参加某个决定自己命运的考试,如果你一个不小心把一道大题搞定了,大脑顿时兴奋起来了,感觉像充了电一样,很明显得到有效反馈;
然而,如果不幸你没做出来,即使实际上真的没花多久,也肯定会觉得心好累,再加上一连几个都没搞定,你甚至想到弃考,想起了那几百块的报名费,很丧很焦虑,因为只有无效反馈和伤心。
就像李宗盛歌词里唱的那样,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必一往情深。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老师总是强调先易后难,这样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有效反馈,从而刺激我们的大脑更加努力。同样的,如果我们躺在床上,一边刷短视频,一边吃着自己爱吃的零食,肯定不愿写作业。因为刷短视频和吃零食,也给予了我们大脑有效反馈,很舒适、很轻松,除了反馈以外,刷短视频总是给我们一种工作没干完的假象,这种任务心理,也同样驱使着我们不断滑动屏幕,停不下来。
大脑需要控制感,而不是被你控制
控制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种OK,我这件事能行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某项技能,而且随着时间不断投入,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与自己的认知相符合。这种感觉,让我们有了一种莫名的控制感。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慢慢地会发现,不论我们怎么努力,始终都在原地踏步,甚至还不如从前,怀疑和沮丧随之而来,我们感觉自己控制不住这项技能,怎么做都不符合自己的认知。其实,这是我们进入了瓶颈期。TED有一个著名的演讲,名字叫《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失控,有高原反应,因为当我们觉得自己做的差不多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停止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本身,而这并不利于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有那些持续学习的人才会有持续的改进。 最好的销售人员每周至少留出一段学习时间,或读书扩展知识,或跟同事或者专家交流,或尝试新的策略,或征集反馈并进行反思。最好的棋手并不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下棋本身,而是研究大师的棋谱。我们每个人都花了很多时间在打字上,但打字速度并没有提高,但如果你每天刻意花十到二十分钟在打字上,特别是重复练习你容易出错的地方,你的速度就会提高10%到20%。
在瓶颈期的我们,会有一种奇怪的高原反应,我们感觉到头晕目眩,什么都需要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没有刚开始学习时的那种激情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环境的力量
最后要说是环境的力量,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也意味着问题的根源,如果你利用各种借口让自己留在嘈杂的环境学习,那吃亏得一定是自己。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重要?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谈及自己的大学。
北大的自由、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自信、乐观的品格。北大教会了我要用阳光的心态笑对生活,以菩提的心态来要求自己,不要让我们的青春有太多的等待。
说到这,你应该清楚了,其实看不进书,责任并不全在你自己。不过也不用太着急,既然你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开始从内心抵触自己的潜念,如果你还没有想到好得解决办法,不妨继续读下去,反正也花不了多久。 而接下来四点,能让你变成真正积极向上的人。
1、主动改变你周围得环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多去有这样人的地方
演员胡歌,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中饰演一个城中村的偷车贼,为了彻底演好这个角色。他不仅用了20天的时间暴晒自己,还努力的学习方言,天天住在工棚里,每天过的邋里邋遢的,想尽一切办法"毁掉自己"。
最终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这部电影。所以,不要躺着看书学习,一定要坐起来看,而且一定要坐好,因为躺着很容易在暖阳下睡着。如果你不想这一天都这样昏昏沉沉的读书,时不时的刷刷手机,就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收拾好自己,不要穿的邋里邋遢去读书,即使自习室没几个人,也不要穿着拖鞋、大裤衩去那里,因为你不是去买菜。
然后收拾要看的书,背上书包,在学校的可以选择图书馆;上班族也可以就近选择合适的书店和图书馆,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放到一个自己伸手够不到的地方,手边放一杯热水,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帮你培养仪式感。最后,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完美的一天,我要开始学习了,管用。
2、你需要掌握费曼学习法
那么,提升自己的控制感,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这里提供给你一个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八个字:自知、他知、完善和内化吸收
在史蒂芬.柯维的《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中文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高一个习惯: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第一次是心智上的创造,第二次是实际的创造。 直观的表达是:先想清楚目标,然后努力实现。
1、明确自己要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自己要学哪些内容,需要学哪些内容,不要再知识的海洋里溺水。同时,可以结合赋能效应,不断在心中赋予这个技能或知识点意义,比如说学了之后,能让自己轻松很多,能跟周围的朋友得瑟一下,能得到其他人的赏识,走上人生巅峰等等。
2、他知: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针对某个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把你心中的想法对别人讲出来,梳理自己的逻辑。也可以跟别人交换自己的理解,头脑风暴。
3、接下来就是第三步,从讲解和实践中找出自己理解不正确的部分,进行改正。
4、内化吸收,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让自己大脑不断吸收的过程,去粗取精,让新知识能够联系上自己之前的内容,有头有尾,这样才能让知识在需要的时候涌出来而不是被吸出来。
3、摒弃舒适区的学习模式
一万小时定律知道吗?其实很多人理解的不够到位,大家总是把心思都放在一万小时上,而忽略了努力的性质。简单来说,努力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那些真正有效的努力,一定是在学习区完成的,对于我们来讲既不会太简单,又不能太难。
比如,自己上学时学英语,那个时候,基础很差,老师还特别喜欢听写,错的超50遍,郁闷的是,抄了50遍,当时虽然记住了,但过几天肯定就凭空消失了。因为抄单词的时候,没花多少精力,最多也就是个肌肉记忆,但是仅凭这些肯定是学不好一门语言,而如果去背的话,一定是不停的在脑海重复,然后运用各种方法记忆,比单纯的抄有难度。尝试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完成那些需要踮起脚尖或者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任务。
4、怀有一个空杯子心态
记得自己之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位高手向一位宗师请教,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武功精进一步大师笑了笑,拿出一个空的茶杯,不停的向杯中倒水,直到水已满到溢出后,他指了指刚才的那个茶杯,你如果能想出办法,继续向杯子里面加水不撒出来,我就告诉你秘籍?
高手一脸的不解,生气的说到,大师你在说笑吗?杯中水已经满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继续加水了。
于是,大师解释到,其实方法很简单,把原来杯中的水倒掉不就好了。是啊,如果你想突破瓶颈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过去,把自己放在初学者的位置,只有尽可能放空你的水杯,把心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上,你才能接收更多的知识。
就像张无忌学太极拳一样,把以前的功夫都忘了,才是真的学会了。最后,把握当下,因为以后的你会发现,能安安静静的读读书,写写笔记,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