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份到2017年元旦,我参加了吴晓波北京书友会班长组织的两期“饥饿游戏”——每天坚持读书1个小时,1年零3个月,没有间断,我是群里能坚持下来的那一小部分人,还为自己赢得了1297元的奖励金。这段时间读的书比我长这么大读的所有课外书还要多,但是你要问我:你记住了什么?我想我说不出来,看过就忘了,可能书中的内容对我的生活和想法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但是我不知道。第三期饥饿游戏,我本来想报名参加,但是活动要求每天要写一篇书评,我就放弃了,我的僵固性思维限制了我一直只输入不输出,因为没有记录就像没有发生一样。
2019年,我学习了photoreading,其中有一项是对着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把看过的内容复述下来,我为了打卡就会写到简书上,后来发现这不是就是一本书的书评么,发到豆瓣上,年底复盘的时候看到自己一年读过的书,写过的文字,还挺有成就感的,同时对一本书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2020年,我决定要做一个持续的输出者,同时我觉得写作应该是一个硬核能力,应该好好练练,这可能是报名参加写作100天的基本原因。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说起写书评这件事,他说:“你写的不是书评,是摘抄”,对于一个自我评价很低的人来说,其实还是有一点点介意的。昨天和七七聊天,我说:最近看了一本对我特别有启发的书《了不起的我》,天天寻思着怎么好好写下书评发出来,朋友的这句话把本来就不自信的我打回原形了,不想写了。然后七七就问我: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说:第一,没有输出就没有经历,就不会带来改变 2.想分享给别人。万一有朋友通过看我的书评对这本书感兴趣,读完之后又很受用,那我不是做好事了么。她说:你的想法很好啊。那我问你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有99个人喜欢,有1个人不喜欢,你还继续写么。我说:那我必须写下去啊,毕竟那么多人喜欢呢。她说:所以这就是答案。我想想说的对啊,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我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了不起的我》里面都讲到要做到课题分离,你有写作输出权利,这是你的课题,别人也有评价的权利,这是别人的课题,怎么到关键时刻就用不上了。然姐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来解决,所以面对别人怎么评价,我不是应该硬气的回应一句:关你屁事么 哈哈~
今天是参加潇洒姐写作100天的第1天,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可能中途就退出了,可能坚持到最后,写的也很烂,但是没关系吧,我又没有立志成为作家,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