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无意中看到一篇TED Talk上的文章,讲了13个写作小贴士,看得我频频点头。其中有很多大实话,比如:不要等有心情的时间再去动笔写作,否则你会明日复明日的;从小的洞见写起;敢于尝试;多写才能提高,等等。虽然有很多都是老生常谈,可仔细想想,实际就这么回事。
最近我与国外同事写邮件或即时聊天的时候,一次次地意识到,表达能力太重要了(语言水平是一回事,表达方式是另一回事)。面对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如何阐明自己的想法、立场的同时也能让对方感到舒服、能够理解并愿意帮助你,是个日常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我需要精进的。
不得不承认,我面对写作的压力远远小于口头交流,主要原因是写东西的时候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查证。当然,这也与我平时刻意练习写作远远多于说话很有关系。这里并不单单指外语,中文也一样。
其实又何止是语言——写作、口语之类的技能,任何可习得性的技能都是如此。最近我在一边恢复练琴,一边教我爹拉琴,也感触颇多。最让我惊讶的是,十年没摸琴(真的是连碰都没碰一下),有的曲子竟然还有那么一丁点的手指记忆,或者说看着谱子练一练就可以找到很多类似肌肉记忆的感觉。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又极其明显的现象,头一天(甚至是上午)练不好放下的地方,第二天(甚至是下午)一上手就顺了很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睡觉都能涨功力,绝对一点没有夸张。所以,遇到类似的难点不要沮丧、较劲、抓狂,有时候放一放(这个过程包含了有意无意的内化、思考、观察之类的行为)再拿起来练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另外一个让我反思的问题来自于老爹练音阶的苦恼,他说左右手分别练习都觉得没问题了,和起来就两边顾不过来。就跟我前两天跳操一样,慢动作毫无问题,跟着常速的音乐就匹配不上。无奈的我只好耐着性子练了几天(N遍)慢速的动作,基本都放弃跟音乐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可以胜任了。道理特别简单,你以为自己掌握了,其实练的远远还不够。而欲速则不达嘛。
总结完毕,休息一会儿,吃颗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