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字组合之后,适合用来看;
有些文字组合之后,适合用来听;
而有些文字组合之后,适合用来推敲。
朱光潜先生,曾经就推敲的典故发表自己的观点,就推敲二字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足以见得作文时推敲一事的重要性。
而马未都先生的《小文65》,正是一本适合被推敲的书。
马未都先生是文化圈里很著名的人物,不但是知名的收藏家、古董鉴赏家,还很擅长为收藏相关的书籍写评论,他的书评(序或跋)无论是文字功底还是写作态度均被业内人士广泛赞誉。
为书籍写评是件讲究方法和内容的事情,比我原以为的难度更高。要想写出一份好的书评就必须充分了解书籍的内容,遣词用句需要斟酌思量,行文下笔也需要一再的推敲。
马未都先生,将他15年来为65本书写的序和跋汇集成文,于是便有了《小文65》序与跋。
65份序跋按内容分类,被分为三篇,其中:收藏篇24份,文化篇17份,杂谈篇24份。
在这65份序跋,被马未都先生自谦为“小文”。然而,事实上“小文”不小,反而有很深刻的寓意。不但对写文章有指导,还对为人处事有启发。我简单说说我的感悟:
1.读书作文应有态度
马未都先生认为正确的读书态度应如是:
我以为读书可以粗读,也可以精读,但万万不可以半途而读。读书理应先读序,可以事半功倍,品味书中奥秘,当从序始。
而作序作跋则应当:
这就要求序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
从马未都先生的文字中,可见态度的重要性。
写序跋前,要认真读书,先读序后读正文,应有始有终;写序跋时,则要言之有物,把话说在点子上,文字应当经得起推敲。
2.读书可以博闻强识
本书中,马未都先生从他擅长的收藏、古董谈起,不但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帮我们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术语还讲了不少做人的准则和道理,寓意深刻。
比如《打眼》一文中,不但阐述了打眼的意义,还讲了人性的弱点,更提出了防范“打眼”风险的建议——“戒贪”。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
马先生的文字并不算深奥,但足够的深入浅出,并且易于理解,看他的“小文”很长见识。
跟着他的三个篇章,不但可以纵观收藏界的历史底蕴,还可以了解不少国学中值得传承的经典。
3.深入思考可以明道
比如:马老在《大千世界,皆是颜色的天地》一文中谈及:《瓷之色》写了一年,却想了十年。
为什么呢?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许多问题不是一夜想通的,积思顿释;功夫到了,总有一天恍然大悟,所以宗教给人的道理总是深刻一些。
马先生的这段文字,便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了。
通过长期的思考,我们可以明了这世界的道理,获得为人处事的启示。
正如马先生说的,总有恍然大悟的一天,思考的过程是不会白费的,明道便是最终的果实。
虽然我不曾修道学佛,但我觉得这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无论修什么,思考之后都是殊途同归,明白道理。
我个人以为,看《小文65》所收获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远胜作序写跋的技巧。
这一是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