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回望中国近代史,我无比地感慨和庆幸,感慨这条救亡图存之路革命者们走得太艰辛了;又无比庆幸先辈们的血与泪没有白费,今日之中国如你们所愿。
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指向了中华大地,而此时上至满清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对即将到来的民族危难浑然不知。列强入侵,本国封建统治愚昧落后,百姓民智未开,内忧外患。所谓“乱世出英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不断尝试、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林则徐就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安危,匹夫有责。很多有志青年都在探索一条救亡图存之路,黄飞鸿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阶层的一个缩影。
黄飞鸿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也习得一手好医术,担任广东民团武术教练。他为人正直善良,对贫苦人民有着极强的同情心,有着浓烈的爱国热情,一心想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为民族谋出路。他的性格和能力就注定了他这一生不会平凡。当时国家正处于外部入侵,内部改革的剧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却还在歌舞升平中茫然不觉,列强压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的妥协与无能给了黄飞鸿很大的打击。他决心要通过武术训练来强健民众的体魄,以此抵抗列强的侵略。可是侵略者尖枪利炮的威力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怀疑,武术再高也抵不过一颗子弹的威力。他陷入了东西方科学技术差异的困惑和思考中,思考之后他从被动接受西方文化转变成了一个主动学习西方技术的人。黄飞鸿的思想转变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纠结与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意味着要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技术不代表妥协,只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想要通过西学东用壮大自己的民族力量。
身为医者,黄飞鸿不仅要治病,还要治“病”。他要治身体上的疾病,也要治中国最大的“病”—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麻木如看客般的民众。黄飞鸿的一生都在探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和他一样的勇士志士还有很多,他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也许他们到最后都没有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但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不放弃,积极应对列强侵略的态度,为抵御列强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最后胜利的奠基石。救亡图存,赶走列强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用了100多年才把侵略者从国土范围内彻底赶出去。
乱世之中有英雄就有蝇营狗苟之人,那些趁乱欺压百姓、谋国难财的叛徒的土匪,可谓是民族之败类,举国之耻。抛开这些人不谈,那个时代更多的是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始终找不到明确的路的普通民众,在一次又一次洋人欺负国人的屈辱中,他们被激发了爱国热情,但有志难伸,他们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潜能没有得到引导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力量,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却说群众力量无组织,不值一提,打压民间团体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不要说百姓愚昧,民众的无知和懦弱是国人的劣根性。人性本善,墨子悲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实际上无组织的力量面对有组织的力量一定是弱势的,人民群众最后变成什么样全在于被引导的方向,事实上这也是共产党的革命和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不同,在有人教育他们训练他们,尤其是用共产主义的思想武装他们之后,他们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他们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但愿朝阳长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中国近现代革命者们用鲜血铺就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用志气捍卫了民族尊严。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积累经验,再接再励,屡败屡战,才有了今日之中国,才有了如今这泱泱大国。应了电影中的一句话“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我认为这金山指的是国人骨子里的志气和中华五千年传下来的精神和文化。列强妄图通过文化和思想侵略逐步完成政治上的侵略,简直是异想天开。以前不可能,现在也绝不可能。尤其是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东西方的矛盾直接摆在了台面上,压根没有中立态度存在的空间,我们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烈,面对强大的祖国,我们无比自信和骄傲。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这首《男儿当自强》带给我们的是坚韧,是力量。这种精神永不过时,我们作为新青年,更应该有这种男儿当自强的勇气和胆识,为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