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说:“我是搞哲学的碰巧做了设计”。
几乎所有厉害的人,各个领域的,甚至包括商人,骨子里都是一个哲学家。
哲学是研究普遍的、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
哲学不是无用之学,是因为有的人不会用,不知道怎么用,或者说哲学本身的传授方式就不对,把哲学当作一种内容,一种思想来传播,那哲学就失去了他用的功能,是一种去功能化的传播。
哲学的基本功能是反思,在反思基础上重新认识世界,基本框架就是这个,那么反思什么呢?主要反思人类的已有文明,观念,思想,理论,总之人类各种各样的认知,都是可以被反思的。
从物理角度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但是在社会人文角度,对我们影响更多的是人文的世界,这个人文的世界就涉及到各种的认知,观念,制度,政策,习惯文化等非物质的存在,而这些对大家的影响往往更为巨大,哲学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分析这些人文社会的存在。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称“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策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
哲学帮助我们应对“我不知道”和“我不确认”这些领域的难题。
尼采说:“生命的总体方面不是贫穷和匮乏,而是丰富、奢华乃至于荒唐的浪费……”
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当中,各个领域都被行业巨头所把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垄断,这个时候整个市场格局已经固化,如何看到商机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哲学,用哲学去反思,反思行业基础,反思商业模式,反思用户习惯,反思产品价值,在这个反思上基础上,去重构商业逻辑,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对垄断的企业一种反超,或者在夹缝中求得一丝生机。
爽,是商业第一要素。
现实已经处处与人作对,商业消费该让消费者们爽一下。
各种文化消费,人们要的是“爽片”,“爽文”,“爽约”,“爽体验”……
爽的核心是什么?都是“转运”,关键是要顺滑,可口,好看,还有那么一点点小刺激。
意淫是文化商品最好的主题,成年人更需要童话。
荷尔蒙,是流量的催化剂。
再平庸的人,心底可能都有有一个被埋没的梦想。这是精神荷尔蒙。
天才,性,竞技,战争,这些荷尔蒙被调成了一杯鸡尾酒,构成了某某大片的流量催化剂。
望子成龙,前途,竞争,情感,这些荷尔蒙被调成了一杯鸡尾酒,构成了某某学习产品的流量催化剂。
……
别把用户当傻子,别把用户当专家。
有点儿深度,又没刻意太深。
别把用户当傻子,别把客户当专家,也别把消费者当哲学家。
犀利,但又点到即止。别苦大仇深的。
“大爽剧”经常只顾爽,而忘了智商;“大师剧”则只顾深刻,给用户添堵。
我们必须做到了让懂的人觉得不失专业,让小白不觉得自己是小白。
周杰伦说:其实不太会去在意流行什么,因为我觉得,我要创造的就是流行。我如果去听你们流行什么,我再创作就是慢一步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是: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可见,我们对这个时代许多模糊不清的很多东西的哲学思考,对策划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