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孩子发烧好了。结果又遭遇了随后的食欲减退,厌食,拖了很久的复盘,终于今天得以成文。
米妈的不急不吼52招正好对应了正面管教的52个方法,每个妙招都有案例导入,方法诠释,还有温馨提醒,别看每招平均才5分钟,但每一个小妙招都有血有肉而且非常实用和贴近生活。
一、我的收获:
1、家长要做到温和而坚定。温和而坚定的基础就是平等和尊重。我们是把孩子当成我们的附属品,还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看待?亲子关系是解决一切孩子问题的基础。亲子关系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亲子关系僵了,一切就都是问题了,而且就算使用了很多方法也未必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个观点始终贯彻始终。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呢?说到底情绪管理从来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家长需要一起去学习一起去践行的。
2、先连接情感,再处理事件。这看似是一个先后顺序的排列。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情感情绪。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他是在用底层大脑在思考。这时候你再跟他说教都无济于事,所以我们抓狂,我们愤怒。而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你们课程中举了很多例子,仿佛就是我自己的影子。我们习惯于用忽视转移去解决问题,却从来没有识别和认可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在他小的时候还不会表达的时候。也不知道拥抱有那么神奇的力量。我们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考量一个孩子。一切以爱的名义,尽心尽力却自以为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贴上,你就是一个脾气差的孩子这样的标签。而没有蹲下来拍拍他的后背,轻声询问宝贝,你不高兴是因为…吗?
3、关注于解决问题。每次老师答疑都会让我们尽可能的写详细事件的过程,让我们自己去分析一下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还有自己的困惑。其实这就是在帮我们去疏理,只有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师给出的都是一些建议,而实际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需要我们去因材施教去把方法加以改良。只有知识打底方法并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我的实践
听完课后我经常反思自己:我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吗?如果他达不到我的期望,让我失望了,我还爱他吗?我们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大吼大叫?其实很多是源于我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认知不够。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我们想让他按照我们既定的道路去成长。但现实经常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失控了。其实扪心自问。我们都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个度,我们过界了。
晨晨6岁半了,可是吃饭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用了提前约定的方法。比如他在半个小时内吃完饭就可以看两集动画片。这其实比一直催你快点,你快点要指令要清晰明确得多。我还给他买了行为打卡表,让他给自己贴小红花。现在吃饭速度上来了,接下来就是引导他如何不剩饭。我让他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及时去鼓励他的进步。排除了因为生病不舒服的原因,他确实比之前,吃饭方面进步大很多,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但还有上升的潜力和空间。
日常惯例表和有趣的学习方法,情绪选择轮,时间打卡器,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工具。米妈有个金句就是有用才有用。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当我们有了工具和方法之后,就不会感到那么焦虑了,而关注于去解决问题。我用日常惯例表跟孩子约定他晚上要做的事情,提前约定和有些选择都是非常实用的小方法,我越发觉得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想让孩子听我们的必须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说对话。让他在游戏中去体验成就感。让孩子感觉好,他才会做的好。
三、学习氛围
一个人学习很孤独,一群人学习很快乐。在绘分享学习营的大家庭里,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不仅内化了方法,而且还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好处,大家在一起出谋划策,感觉很温馨和治愈。当个体的问题变得家家或多或少都能碰到的时候,从心理上极大的缓解了焦虑感,而米妈那种从容淡定的心态,更值得我去学习。我更加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妈妈,专注孩子的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润着,影响着,我发现自己也变得不那么烦躁和淡定了许多。特别喜欢养妈的手帐,阳阳妈的铅字,泡妈的手绘,包子的笔记,还有墨墨姥姥这个模范姥姥,让我们互相鼓励,一起陪伴孩子成长。班长桂圆妈生病了也不忘每天发学习内容,提醒我们学习,特别认真负责。我真的爱你们噢。
四、我的展望
学习营结营了,还有很多方法并没有领悟到精髓,还需要不断的去打磨,去内化和吸收。我打算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为期100天的早睡计划。因为孩子每天早上都起不来,很困的样子,那明显就是睡眠不足呀,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是要培养起来,不能总是破例,这只会让孩子觉得毫无原则可言。首先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去执行起来,给宝贝做好带头的榜样。
不好的行为想要去矫正,需要多次反复,我们要有做好打持久战,百折不饶的心理准备,改变自己,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孩子热爱学习,我们首先要做个学习型家长,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加油!
昔闻小人难将养,涉世未深难领悟。
岂料育儿坎坷多,身心俱疲常伴我。
顶嘴耍赖还好哭,一言不合就发火。
幸遇米妈来支招,迎刃而解化干戈。
家校共育同成长,不急不吼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