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我们那个时候唱过,现在的孩子继续传唱,听着听着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当您阅读《小白找朋友》的时候,您思考这三个问题:
1:小白是谁 ?
2:为什么真实世界中很多人都看不到小白?而爱丽丝看到了。
3:为什么小白和爱丽丝在一起后世界不一样了?
《小白找朋友》这本书呢,宣称是针对3—6岁,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故事的年龄跨度之大,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可能性,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孩子的心理需求。所以,今天我会从学龄前、大孩子、成人三个角度去为大家解读故事。
这本书每个阶段读来都有不同意义。孩子的入园焦虑也是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恐惧。怎么克服恐惧,适应新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小白这个故事和入园也是有因缘的。小白找朋友的故事,是作者为要上幼儿园的儿子创作的。作者的儿子要上幼儿园了,很焦虑,担心交不到朋友。所以,作者就创作了这个关于勇气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勇敢的去打开心扉,寻找朋友。怎么交朋友,书中也有描绘哦。因为这就是一个渴望朋友,寻找朋友,交朋友的故事。
大家知道吗,小白的英文名叫做beekle。beekle是作者的儿子一岁时老在念叨的一个单词。beekle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最后解答。我们先来看故事。
小白出生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小岛上有很多的居民,他们等待被现实世界的孩子想到,然后就可以离开小岛,和那些现实世界成为朋友。小白的朋友们一个个都被人想到,离开了他。可是小白等啊等啊,他的朋友始终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换作我们的孩子会怎么做呢?如果上幼儿园的宝宝都被接回家了,只剩我们的孩子一个呆着。又或者其他小朋友都有人玩,就自家孩子没有,该怎么办?所以啊,我觉得这个画面和这些问题是如出一辙。小伙伴都被人想到了,都有了朋友,小白该怎么办呢?小白会一直等下去吗?
这时,小白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他决定不再等待了,他要自己去寻找。
我觉得这至少在教孩子找朋友的两个过程:一是没有时安静等待,二是等到最后勇敢出击。我猜小白乘着龙来到了中国,说不定就去找谁家宝宝了。寻找的路上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其实,当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该教会他们鼓起勇气不是头脑发热,背后也有很多波折等着ta。
那么小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小白会中途放弃?小白在灰色的城市里寻找,穿越了忙碌的城市街道。看到了地铁上昏昏欲睡的白领。真实的世界让他觉得无趣、害怕,有点像我们的孩子也会用类似的眼光来打量大人的世界。难得的是小白并没有放弃,选择了去寻找朋友,小白接纳了这条路上出现的所有。
昏黄、灰色调的封面确实不太讨喜,可是获大奖的作者真这么笨?色调是作者特殊的处理。小白去到城市里,看到的一切都是灰暗的,行色匆匆的。其实啊,灰色调是现实,暖色调是幻想;灰色调是成人、暖色调是孩子。整个色调对比其实又反映了小白的心理变化。
这个书还藏着一个明亮的书封。拿掉外封,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绿色的、有白云的封面,很快乐的感觉。
这个绿色的封面,就像是在灰暗现实下,包裹着一颗纯真美好的心。
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要一起去经历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故事听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这个故事和其他童话的不同。
哪里不同?虚实结合。相信很多孩子会听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愿景,是非常虚无而美妙的。小白一上来就把幻想和现实做出了区隔,但是幻想又终将融入现实。虚和实之间的关系和区隔。
这个时候,大家不妨想想。我们太多的去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告诉他们故事里面的美好。太深奥了,身为家长没想这么多。我们竭力保护着孩子的童心和想象,却忽略了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等到那个时候他们才发现,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是那么不一样。说人话,就是,接地气也可以理解为理想和现实。如果我们总是讲那些纯粹的童话,孩子们总有一天要跟赤裸的现实社会碰面了,孩子该如何自处呢?等到那个时候,面对现实,孩子们有两种解决方式吧:一是被迫推翻所有幻想的童话,与现实妥协;二是沉溺在幻想的美好中不太愿意接收现实。
所以,我近乎是非常感激《小白找朋友》这个故事的。因为,作者没有逃避现实灰暗。他用细腻的色调对比把孩子眼中无趣的真实世界呈现出来,却又用明亮的色调给了孩子坚持下去的理由。有家长说,“我们家孩子特别活泼,一点都不担心交不到朋友,摔倒了也不掉泪特别勇敢。我们家孩子不需要读这个”。我就在想,真的大一点的孩子,活泼、勇敢地的孩子就不需要读这个故事了吗?
并不是这样,我和梅子涵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解决了这个疑惑。其实,这本书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除了教会勇敢找寻,还告诉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善意。是的,现实世界都那么糟糕了,可是小白还是带着相信,一路寻找。我们也是这样,当身处在一个比较糟糕的环境的时候,怎么做到不厌恶、不抱怨呢?
接下来讲个故事,帮大家理解什么是“保持好奇与善意”。
一个刚出壳的小鸡,全身嫩黄,它非常想出去玩耍,见识外面的世界。它不停“叽叽、叽叽”地叫着,非常活泼 。鸡妈妈立刻放任它自己出去了。
故事说到这里,我就在想,换做现在的社会,一丁点大的孩子独自上街爸爸妈妈都会担忧,现实的世界,有太多的黑色因子,让我们不放心孩子。我们想保护他们,却教给了他们满身的防备。
小鸡在路上感受着风,感受着脚踩在田埂上的感觉。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吱吱”的叫,小鸡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它可是从来没见过小老鼠。它觉得小老鼠吱吱的叫声太好听了,它说,“小老鼠,我们换一换吧”。于是,小老鼠就和小鸡换了声音。小鸡学会了吱吱,小老鼠学会了叽叽,他们各自开开心心的往前走。后来,小鸡走啊走啊遇见了小青蛙,它又和青蛙换了声音,学会了呱呱的叫;过了没多久,看到一只很大的狗狗躺在田埂中间,觉得汪汪的声音很有趣,它和狗狗商量着换了声音,学会了汪汪的叫声。这个时候,它异常的兴奋、开心,它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在人生的旅程上遇见一个又一个朋友,接受了每个朋友带来的改变和成长。而鸡妈妈并没有一开始就干预它,这种干预包括和谁做朋友,习得什么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历练啊。后来,当小鸡独自上路,发现了一只长相怪异,眼睛闪着绿光的猫咪。猫咪看到这个浑身嫩黄的小家伙,心想,今天一定可以美美的吃一顿了。小鸡看着就要扑过来的猫咪,非常的害怕,突然情急之下,叫了一声“汪汪”。猫咪愣住了,她看着这个长相像鸡,叫声像狗的小东西,觉得这肯定是什么了不起的怪物,转头就逃跑了。
我们再回到小白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点“幻想朋友”。
根据图片,可以发现蛇是爱跳绳的小女孩幻想中的朋友,兔子是爱魔术的小男孩幻想中的朋友 ,白云是爱放风筝的小男孩幻想中的朋友。而只有小白孤身一人。也就是说,小白根本不存在,或许是小女孩自己幻想出来的,就像机器猫是大雄的幻想,小女孩幻想出来一个小白,从遥远的世界找到了自己。
还记得的吗,一开始的时候我说,作者的孩子一岁的时候会叨念一个英文单词“beekle”。研究表明,60%的孩子会有一个假想中的朋友。我们的孩子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其实不过是因为假想出来的朋友给他们提供了一种陪伴和支持。
我们很难说小白是我们的孩子,还是小女孩是我们的孩子。又好像两个都是,这个故事有点玄妙,读了好多遍好像意味更悠长了。
我想最后给大家分享,我站在为人子女的角度上的解读。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选择,单单只有出身不能自己做主。但其实,为人父母、子女都是这辈子独一无二的遇见,相互成全。或许上学的时候考试砸了,爸妈爱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或许出来工作后生活不如意、流行拼爹,我们也会愤恨自己不是王思聪。但别忘了,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曾拉着爸妈的手,不吝啬爱与亲吻。那个时候,子女就是父母心中最美的 ,是应着父母的期盼与渴 求,从遥远的幻想国度赶来相见的小白。之所以成为一家人,大概是这世上最勇敢,执着的找寻。
讲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小白的故事其实不用过多的去给孩子灌输,孩子能感受到画面上的喜怒哀乐,等到到了一定年龄,再多读几遍又会有新的感悟吧!
《小白找朋友》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 当小白进入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大人眼睛禁闭、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带上耳机与周围世界隔绝,彼此没有交流,而我们身边更多的大人加入“低头一组”、“拇指一族”,而最初习得的交往方式却被大人渐渐抛弃,我们大人是否也该反思,如何找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主动一点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