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是诗人的朋友。纵观文学的长河,倾听历史的鼻息,不难发现古时有许多诗人都钟情于喝酒,寄情于醉酒之后的酣畅淋漓,诗酒相随似乎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尤为凸显。
嗜酒痴如李白,素来以豪饮闻名的他,经常喝醉,却醉得恣意潇洒,忽然就有了“斗酒诗百篇”的灵感。喝下酒后便心潮澎湃的他,更有为了喝酒而“天子呼来不上船”放荡不羁的豪气顿生。李白寄情于酒,酒后也常发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感慨,怀才不遇悠悠谱写着他生活的沧桑,试图用酒醉来灌溉一个世外桃源的美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避世,生活清贫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却唯独钟情于酒,醉心于浊酒的干烈。据说每当他得到酒时,总喜欢一饮为快,然后在一醉方休中写下流芳百世的旷古名作。隔着历史触摸他饱含情感的诗行,可以感受到其中对生活热切的真意,隐藏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与风暴,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有的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明志,不求闻达。
常说小酌怡情,有一种饮酒,不在于吟风花唱雪月,而在于品鉴生活,贯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正是这样的代表。
苏轼爱酒,却不沉沦。毕身的饱经风霜,始终没有磨灭他对生活乐观旷达的向往。他在苦闷中饮酒,亦在痛饮过后挥毫落笔写下诗书万千。“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尽展他的豪情万丈,洒脱豁达。想必,此时内心深陷的惆怅,所有生活的艰难苦痛,向往的功成名就,便在顷刻间有了寄托。
席慕蓉说:“人的一生,总该有一种坚持。总该有一些东西会令你激动,令你沸腾,令你热泪盈眶。”我想,酒便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在馥郁酒香中,我们仿佛嗅见了诗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但无论哪一种,都脱离不了对酒的依赖和喜爱。酒入其口,总会幻化出旷古绝世的佳作来。不论是借酒消愁也好,借酒助兴也罢,酒在诗人们的人生中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
古人喝酒,总能喝出别样的情怀,借着酒兴,直抒胸臆,挥毫落笔间便已胜却人间无数。而现代人喝酒,似乎多为爱好,对于美酒的品鉴,讲究环境的格调,比起古人将酒寄情于人生的热爱,显然要简单得多。
当然,适当的饮酒还是有不少好处的,首当其冲的便是它可以减压。当你为纷扰的生活而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当你将困顿扎根于没有希望无休无止的期盼中试图解脱之时,喝上一杯心仪醉人的酒,便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忧,还自己一片久违的清净。
其次,酒可以解愁。所谓生活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而我们也总有感情塌陷不能自己的时候,曾经再美丽的心情也会破碎。即使再想不开,也知道这样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便来杯酒吧,纵使此时内心写满愁苦的滋味,也能在酒入愁肠后烟消云散,获得如坠云端的快感。
最后,酒还可以壮胆。俗话说得好,酒壮怂人胆,生活中也总会遇到有口难言不好意思的时候。这时便来杯酒吧,借着酒劲,不论面对的是谁,也不论该不该说,总能有一份直抒胸臆的勇气。正如任贤齐歌词里唱的那样,“黄昏近晚霞,独行无牵挂。太潇洒,不问世间仇恨淡如茶。江湖一句话,行得正邪不怕。”浊酒一杯家万里,让我们偶尔约上两三好友,做潇洒姿态,行放浪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