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梦
我生长于八十年的华北平原农村。父母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离开农村。农民生活比较清苦。那时候要种的田地也比较多,麦收和秋收往往要忙上一两个月。没有现在的那些机械化生产,基本上全是靠人力。除了麦收和秋收的大忙,平时也都在各种忙活,甚是辛苦。他们当然不希望孩子长大了,也重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自家一大我10岁的长兄,通过自己努力混到市区里了。经常跟我强调,“快出去吧,最起码不用一天两顿稀饭,一顿面条,不用啃大馒头!”
● 夏老师
我上大学时曾做几份兼职。经校友推荐,认识了一位考古界学者,我称他夏老师。他是一名长者,其时已年逾六旬。不过人很精神,每天在寓所笔耕不辍。毕竟年长,对电脑操作并不懂,我就趁业余时间将他写在纸面的论文用word制成电子文档,一方面也锻炼了我的打字速度和office操作技能。老先生是江西人,一家三口定居在北京。据称妻子在单位也收入颇丰。一来二去熟了之后,就常听老先生讲一些生活道理和琐事。夏老师比较热情,一般晚饭是必须要我留下来一起吃的。他生活比较朴素。经常下午五六点骑个半旧自行车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一堆蔬菜水果——傍晚的菜是比较便宜的。他还给我讲粗粮的好处,他们经常熬棒渣粥。那时候我甚至理解不了。那么有钱,生活上却对自己却这么苛刻。
● 老舅
妻子的老舅是国家机关职员,如今已近退休年龄。在北京等城市坐拥几套房子,郊区还刚建了养老别墅。妻子经常给我讲老舅的生活状况。几年前她去过他们家一趟,冰箱里放的菜都是几天前的,舅妈工作也比较忙,他们在家的时间比较少,唯一的女儿在国外。有时老舅就泡一个干巴巴的烧饼就着水吃下去。 我有几次回京坐他的斯巴鲁,到了通州的郊区,看到路边摆摊卖水果卖鱼的,他会下车,和蔼地跟人讨价,然后买一些装车上。一条鱼,他说,可以吃上十来天。
● 我men
过年回家,一些十七八的孩子都成了新面孔,不禁感叹孩子们长的快。转而一想,自己的变化也很大了,如今都三十多了。不管怎么着吧,在帝都算是有个落脚地儿了。一家人蜗在一个六十平的小房子里,每日的生活倒也清恬。当年大学毕业后南去广州工作了多半年,身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真心受不了那边的三餐米饭。而今的家常饭,面食居多,馒头,大饼,面条。逢节假日周末,会和家人一起出门聚个餐,感受不一样的味道。 去年老家一亲人来京打工,接触久了,经常无意识的吐槽我们吃的方面有些拮据。 酸甜苦辣咸香涩,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只是生活的一方面罢了,总要有一些投入放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