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人嗜粥,对粥情有独钟,可以说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既是如此,诏安人对粥也是颇为讲究,无论是日常三餐,亦或是小吃宵夜,粥都是诏安人的首选。白粥、地瓜粥、蚵仔粥、猫仔粥、红蟳粥、砂锅粥……无一不是诏安人餐桌上的宠儿。诸多粥中,最声名在外的莫过于小吃猫仔粥了,可在最近的一次诏安名小吃的评选中,有一砂锅鱼粥竟然力压身世显赫的猫仔粥而跻身进入诏安十大名小吃榜单之中,并成为榜单中唯一的粥,让自诩“资深吃货”的我不免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
得益于郑主任的引荐,我有幸认识了砂锅鱼粥的传人沈大叔,并得到了采访沈大叔的机会。沈大叔是个精壮豪爽的汉子,一见面,无需寒暄,直接端出一大锅砂锅鱼粥,让我品尝,一边讲起了砂锅鱼粥的故事。
原来沈大叔是厨艺世家出身,到他已经传了五代人了(沈大叔的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了第六代传人),有上百年历史了。沈大叔祖上世居诏安的仕渡村,这是一个靠近大海的村落,质朴的村民以捕鱼和海运为生。后来仕渡村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港口,是广东等地北上和浙江(最远到天津)等地南下商船的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客商使得仕渡村愈发繁荣,沈大叔的高祖父便在港口的码头边上支起一个小布棚,做起了粥面等小生意。起先卖的是诏安的传统小吃猫仔粥和扁食面等,后来由于靠近海边,渔产丰富,猫仔粥便渐渐演变成了砂锅鱼粥,后来索性就只卖砂锅鱼粥了。这砂锅鱼粥深得食客的青睐,手艺也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传承百年的砂锅鱼粥。
沈大叔自豪地说到:“砂锅鱼粥由传统的猫仔粥演变而来,通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扬,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不仅仅是诏安十大名小吃,还入选了漳州市名小吃和福建省名小吃,更是获得了福建省名菜的称号。现如今已经开发出了以龙胆砂锅鱼粥为主的砂锅鱼粥系列。”借用一句英国谚语“昨日的流行就是今日的古典”,历经了几代人的推陈出新,这砂锅鱼粥能获得如此荣誉,算得上实至名归。
这砂锅鱼粥的确有着独到之处。粥的高汤用的是蛤蜊、猪棒骨等细火慢炖熬出来的高汤,熬制过程中还需要加入干贝、香菇、扁鱼干、炸肉丁等近三十种提香增鲜的材料。将洗净的粳米和高汤一同放入砂锅中慢慢煲,煲粥的过程中还需适时加入特制的粥酱,待粳米煲到七八成熟时,便可加入片好的龙胆鱼片。等龙胆鱼片同粳米一起煲熟,撒入芹菜末或是香菜末,搅拌均匀即可上桌。
砂锅鱼粥鲜香浓郁,米汤醇浓而不杂浊,鲜味浓厚得仿佛实体般凝结,就像春夜雨后那散不去的雾气笼罩着你;鱼片鲜嫩而不老柴,弹牙紧致,似乎那条龙胆鱼在你嘴中恢复了生机,结实有力的鱼尾巴正用力地拍打着你的味蕾;最美味的莫过于鱼片上的鱼皮了,那鱼皮富含胶质,稠粘绵密的胶质足以让你的双唇你侬我侬地纠缠在一起,舍不得分开。一碗美味的砂锅鱼粥下肚,胃里油然升起一股暖流,我觉得人世间有这砂锅鱼粥,就十分美好。
“小时候听我祖父讲,我高祖父的砂锅鱼粥摊前每天都是挤满了人,十几二十几个木炭炉都忙不过来,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了,甚至还有县城的人特地到港口去吃。”沈大叔说起高祖父的故事,眼睛闪着莫名的光,“我家从高祖父起几代人做砂锅鱼粥都是用木炭炉,现如今虽然煤气炉、电磁炉等很方便,但我还是遵循传统,用木炭炉而不用煤气炉、电磁炉等,总觉得这样才有温度。”我不禁想象着:在那个繁忙的港口,有着刚从远方归来的游子,他们魂牵梦萦的除了家中慈母的呼唤,或许还惦记着这满是温暖乡情的砂锅鱼粥。在那个繁忙的港口,有着来去匆匆的旅人,在饥肠辘辘的时候,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砂锅鱼粥,足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旅程充满力量。在那个繁忙的港口,有着即将远行的乡亲,他们把砂锅鱼粥吃进胃里,那家乡的味道却是铭记在心里,让他们在外打拼奋斗时能有着无畏的勇气……我想,这砂锅鱼粥真的是温暖了太多太多人的记忆了。
说话间,有客人进店了,沈大叔忙着起身去煲砂锅鱼粥了。我却依旧沉浸在砂锅鱼粥的美味中,也沉浸在砂锅鱼粥的百年历史中。看着沈大叔在厨房里被火光照亮的忙碌身影,我的思绪再次飞扬:在百年前那个人头攒动的港口,砂锅鱼粥摊前,老板质朴的微笑,星点的炭火,鲜美的砂锅鱼粥,足以让风雨兼程的人们幸福感爆棚。或许,人们来时心中充满了惆怅,因为有砂锅鱼粥,离开时,心中却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