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一天是周二,本来和学生们约定下午一起包水饺,提前一个周末就布置好,也分好组,定好要带的材料物品,学生们自己在组内分配好,兴致勃勃地等着呢。
结果周一开始了雾霾天。那天早晨出门,能见度真是只有十米的样子,连红绿灯都看不清,只能跟着前面的车慢慢挪。听说北京的孩子们临时停课,我们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微信里立刻出了段子“北京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的孩子是祖国的绿萝”。周二仍是雾霾天,也仍照常上课。中午孩子们背了书包回家,准备下午带着锅碗瓢盆到校大干一场。结果放学后上面下来了紧急通知:周二下午和周三一天停课,周末补课。
于是一阵手忙脚乱:班主任们接到校里的通知,要在班里等着孩子们来背书包,上着班的家长们也得临时请假来接孩子,有的还得考虑下午孩子去哪。我们的孩子倒不需要再回校背书包了,但班级群里一片哀嚎,第一次有不愿意放假,盼着回学校的。
这样仓促的决定,原因有二:紧急预案不完善,出现这种雾霾天还得等上面的意思;不知决策权在哪一级部门,反正自己不能担责任。
周末补课,周日上午补周二下午的课,我就把包水饺的活动挪过去了。那天还正赶上圣诞节,我就在班里开玩笑,说我们中西结合了。(说起圣诞节,这几年的过节氛围明显不如前几年,也就是一些商家还在以此做宣传,大概人们对此变得理性了。倒是对春节的热情似乎有所回归)但人的心理就是如此: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一次被搅了,第二次就不如第一次的劲头足。小智就什么都没带。
其他同学还好,也请了几位家长来帮忙,因为名额所限,没来成的家长还表示了遗憾。带了三个锅,把桌子分组拼起来,五六个组一起包,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家长们有的教着包,有的拍照片,立刻就发到群里去了。因为怕教室电压不足,我又另外找了间屋挪了一个锅过去,请一位家长帮忙看着。
人多手快,材料也足,虽然出来的成品各式各样,圆的扁的长的短的立着的躺着的,气氛却一直很热烈。半小时后开始煮,还是赶不上孩子们吃的速度。后来有的孩子就在习作里抱怨,忙活半天,就吃了七八个水饺。
其间也有些小插曲,比如小智。他上次带了馅没包成,这次大概是不耐烦了,什么都没带。组里的孩子们就说不让他吃。他说不吃就不吃,别人包的时候他就满处跑着玩,还带着另外那两个满楼跑。我把他们找回来,很严厉地训了一顿,因为其他班是在上课的,不能影响别人。那两个孩子带了材料,我说过之后也去组里。小智就一个人玩。后来满教室的饺子香,他居然也忍住了,一个都没吃。
其实这种活动,包水饺吃水饺真的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一起做。
这么多人一起做事当然也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孩子们。排队等水饺的时候就因为谁插队的问题哭了两个女同学,后来又有个男孩子掉了眼泪。那个眼泪掉得很奇怪,因为到了收尾的时候,煮好的饺子还剩下一些,阿姨们就劝那个男孩子用他的小盆带回家,他不肯。说着说着就掉起眼泪来,还得赶紧安抚。
事后想想,也多亏有家长们帮忙,不然自己真的看不过来。
今天下午是元旦联欢,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元旦了,希望孩子们能有个难忘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