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一部电影《龙之战》,讲的是100多年前,冯子材率领广西“萃军",大败法军的故事,一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动乱的年代,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那场一百多年前的中法之战。
清朝末年,国家衰亡。西方各国列强乘火打劫,仗着火器的锐利,纷纷而来,逼迫清政府坐在谈判桌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赔款、割地、开放口岸。法国见此情景,也跃跃欲试,派出自己的军队,一路战火硝烟,占领越南,逼迫越南成为其附庸。然后,长驱直入,刀锋直指大清西南雄关镇南关。大清西南边陲已岌岌可危。
镇南关,踞大青山、金鸡山隘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中国历代镇守大西南的要塞门户,历经多次战火,依然巍然不动。“西南铁壁”的美名震动天下,是中越两国边境线上最重要的隘口。
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两国因越南的保护权问题争执不下,兵戎相见,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1885年2月,法军进攻谅山, 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退。十天以后,法军侵占镇南关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焚关而去,退至文渊、谅山,伺机再犯。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奔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
冯子材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一举反败为胜,法军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先后攻克文渊,谅山,毙法军近千名,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这一仗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张扬了国威。
镇南关、谅山一役,共杀伤法军近1千人,取得巨大胜利,震惊中外,法国茹费理内阁为此倒台。但就在此刻,清廷下诏停战撤兵。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会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属殖民地。
创造历史的胜仗,却换来憋屈结果,冯子材愤然离去。弱国无外交,同样的弱国战事也总显得有些悲壮。看到这个结局不禁想起了那句话“国家太弱,个人太强,容易吃亏”,同时也为我们现在拥有一个繁荣富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