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全职妈妈深夜自述:救完孩子,我才真正救了自己

01 “我好像走投无路了” 

晨起,看到这位伙伴的信息,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有对这位妈妈的心疼与理解,也有对孩子的心疼与理解。

她道出了多少妈妈共同的心声:

  独自承担育儿责任,丈夫在外地,缺乏支持系统;

  虽有做兼职努力提升自己,却也得不到多少的认可和理解;

 孩子长大了,越来越难管教,沉迷手机,越管越对抗;

 经济上依赖另一半,在家里失去了话语权和价值感。

  这不是某一个妈妈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孤军作战”的全职妈妈的现实写照。

我认真回复了这位妈妈的信息,同时也有一些表达梳理出来,希望更多有缘的全职妈妈可以看到,记住了,全职妈妈,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孤军作战”。(关于回复的截屏,我放在了文章末尾。)

02 孩子不是沉迷手机,是逃避现实

我们总以为是手机抢走了孩子。

但真相可能更让人心疼:

孩子不是被手机吸引,而是被现实“推开”。

11岁,原本该是在现实世界里奔跑、嬉笑、探索的年纪。

当他更多地选择躲进屏幕,往往意味着:

· 现实中的关系不够温暖;

· 缺少有趣、能带来成就感的活动;

· 与父母的情感联结断裂,只能向虚拟世界寻求慰藉。

所以,看似孩子跟妈妈纠缠的是 “玩手机的权利”,实际孩子跟妈妈纠缠的是:“妈妈,我想更快乐地生活。”

03 手机问题背后,是一个能量耗竭的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

却忽略了:妈妈自己的状态,才是整个家庭的晴雨表。

要深深记住这句话:“一个自身价值感和尊严不高的妈妈,很难有高能量去支持孩子成长。”

如果妈妈长期:

· 疲惫不堪、孤立无援;

· 付出不被看见、价值被低估;

· 能量不断消耗却没有回填……

那么她给得出的是控制与焦虑,

而不是陪伴与理解。

04 打破困局的关键:先滋养自己,再影响孩子

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治”孩子,而是怎样“帮”妈妈。

① 找回你自己的能量场

妈妈不是圣人,也要“自私”一点:

每天留出半小时,做一些纯粹为自己事——阅读、运动、散步、爱好…

哪怕只是安静地喝杯茶。只有你能量回升,才能平稳应对孩子的挑战。

② 重新理解孩子的“沉迷”

走近他,别推开他。

问他:“手机里什么最吸引你?”

“是游戏带来的成就感?还是短视频里的搞笑放松?”

听懂他的回答,才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③ 把孩子引回现实,靠的是“迁移”

把他虚拟世界中的兴趣,巧妙“嫁接”到现实中:

· 喜欢游戏,是否可以一起玩实体卡牌或户外挑战?

· 爱看视频,是否鼓励他尝试拍摄记录自己的生活?

· 缺少同伴,是否可邀请同学一起运动、做手工?

④ 慢慢重建妈妈自己的支持系统

哪怕暂时无法经济完全独立,也可以:

· 加入妈妈社群,互相倾诉和支持;

· 与丈夫真诚沟通,表达你的困境与需求;

· 争取每天有一小段“自己的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

写在最后:

妈妈们,请你记得:

你不需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而是要做一个“活得好”的自己。

孩子的沉迷,不是你的失败;

它只是一个信号,提醒你:

也许你们彼此,都需要被真正地“看见”。

唯有当你开始温柔地对待自己,

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

现实世界,原来值得去爱!

妈妈们,你真的不必求得任何人认可。

你要做的,是光明正大地活自己、爱自己。

你的角色不只是妈妈,你还是你自己。

只有当你不再被“付出感”和“牺牲感’绑架,你才能真正给予孩子轻松而温暖的爱。

你要先成为那盏灯,才能照亮孩子的路。

而这束光,也终将带你走出困境,活出自己的力量与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