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第三个观点,用稀缺的视角去审视世界,会帮你获得不一样的认知视角,让你超越直觉和常识,成为一个更理性的人。
我们前面讲了卧底经济学家给我们的启示,稀缺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市场在调节稀缺这件事儿上的不同作用。接下来我们就要发散一下思维,想想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经济现象,用稀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或许我们就能有不同的发现。
我们先说一件交通的事情吧。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政府为了限制买车,对车辆挂牌管得很严格。比如北京的牌照要摇号,摇到号的概率很低,所以一旦摇到牌照就很值钱,而上海挂牌是拍卖的,谁出价高谁能拿到牌照,一副牌照卖到十几万很正常,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呢?
很多人认为上海的做法是在给富人开绿灯,穷人买车都费劲,十几万的牌照费谁还开车,以后路上都是富人在开车了,这太不公平。而北京的做法,再有钱你也得来摇号,穷人和富人都在博同一个概率,这不是很公平吗? 听上去很有道理对不对?但是,我们如果从稀缺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就会发现,当你追求公平,希望把稀缺资源平均分配给富人穷人的时候,其实结果是最不公平的。
用价格来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代表了这件事情对于你的稀缺程度,你愿意付高价说明它对你稀缺。比如一个白领家庭,刚有了小孩,父母从老家过来给他们看孩子,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出行有一辆车就很重要,对这个家庭来说,花十几万得到一个稀缺的机动车牌照就是很有价值的。这样才是把最稀缺的东西给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整个社会的资源才算得到了最大化程度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
而用摇号的方式,虽然保证了穷人富人的机会均等,但问题在于稀缺的东西还是稀缺的,需要牌照的人会通过各种办法追求,于是可能出现暗箱操作,有权有势的人通过不见光的捷径拿到牌照,更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一个牌照黑市,不那么需要牌照的人摇到号之后转手卖给黄牛,黄牛再抬高价格卖给需要牌照的人。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其实黑市上的牌照卖得并不比上海便宜。和前面咱们讲学区房的例子一样,政府追求公平的结果就是肥了倒卖牌照的黄牛,如果是市场化解决问题,牌照的拍卖费用可以用在改善公共交通上,穷人也能受益。
所以你看,我们从稀缺的价值本身思考问题,就会发现直觉上觉得公平的做法,其实对穷人更不利。用稀缺的思维看问题,我们就不那么爱替穷人打抱不平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每年开两会时候,总有人提议男女同工同酬,女人工资比男人低是歧视。但是,我们用我们的稀缺理论一分析却发现,不好,千万不能用法律强制工厂同工同酬,不然会让大批妇女失业的。
为什么呢?首先,只要市场竞争存在,就很难有“性别歧视”。你想,假如都是干打字员的活儿,水平也一样,大家都歧视女性,非要给男的100块,女的80块。这时候只要有一家公司贪小便宜,专门雇女打字员,就能省下20块钱,他就有成本优势了,你看,女性打字员工资低其实就成了一种稀缺的优势。为了和这家公司竞争,其他公司也只能多雇女打字员,女打字员工资水涨船高,最终一定会和男打字员拉平。你看,市场竞争把稀缺的变得不稀缺,也顺道把歧视问题解决了,完全不需要立法来规范。
其次,现实中大家看到的男女不同酬,并不是真歧视。为什么呢?因为女性要怀孕生育、抚养孩子,会占用很多精力,工作质量必然受影响。所以这只是因为创造的价值大小不同,在创造价值这件事儿上,男性稀缺程度一般会更高,所以身价也会更高,这和故意歧视没什么关系。
如果法律强制男女必须同工同酬,会出现什么结果?女性一定连工作都找不到。你想,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不招女的只招男的啊。本来女性工作贡献就相对小一点,但低工资是她的稀缺优势,结果强制同工同酬,她的稀缺性就被剥夺了,你说这是保护妇女吗?所以,很多说法听起来很有正义感,却架不住稀缺思维的剖析。为同工同酬呼吁立法,就是充满正义感地办了件坏事。
类似的提法还有保护民族产业,设置关税壁垒的国家都认为自己在保护本国产业。实际上,本国产业竞争不过外国,就说明它稀缺性不够,保护也是没有用的,还会拖垮优势产业。
比如说,美国有电视机产业,也有电钻产业,电视机产业比较弱,被中国打得落花流水,电钻产业比较强,大量出口到中国。如果美国为了保护电视机产业,提高关税阻止中国电视机进入会是什么结果呢?电视机产业保住了,但电钻产业一定被拖累了。因为如果没有贸易壁垒,那中美两国的产业格局可能是美国不再造电视机,全部从中国进口,中国逐渐放弃电钻,全部从美国进口,这对双方是最理想最有效率的格局,双方都放弃了不够稀缺的劣势,占住了最稀缺的优势。
美国电视机产业消失了,电钻产业从电视机产业吸收了大量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等资源,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优势更大了,出口更多、赚更多钱。现在美国人为阻止了电视机进口,暂时给落后产业续了一命,却浪费了大量资源,让原本占领稀缺的电钻产业受到拖累,从长期来看,其实是对美国保住经济优势不利的。
还有人说,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设厂,是剥削当地劳工,工人拿着超低的工资,忍受超长的工作时间,简直是血汗工厂。我们用稀缺的思维分析一下会发现,即便条件艰苦,但也很少有工人离职,为啥呢?因为对工人来说,相比工作得体面、有人权,尽快改善经济条件更迫在眉睫、更稀缺。
所以,从上面这些经济现象和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用稀缺的标准去看待世界,我们就会得到一种理性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性,我们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情绪、道德、直觉做判断,这才是一个现代人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