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道老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一直做志%愿%者。一到检测,就会出现在现场。
看着排着队鱼贯而入的人们,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什么样的人都有。
年轻一代的人比较紧跟形势,懂科学技术,对新东西比较在容易学会,说什么提示时,他们很容易接受。比如刷%码时,老不成功,告诉他们把亮度调大一点,听了后立即着手处理。三下两下,弄好,成功。
中年人比较从善如流。刷%码时调不出来,他们勇于把自己的手机交给志%愿人员,让他们帮调出来,或者让年轻人给调出来。然后会快乐地说声“谢谢。”
老年人有了很多分化。有的人自己就学习,一套流程,自己也会;有的人让子女给打出图片来,或者找个文印单位,给打出来,拿着去刷,也很方便。
还有的老年人,非常固执。因为不懂,就有着安全的心理。对志愿者表现出非常的不信任甚至排斥。
其中有一对夫妇,三月份开始时,自己拿着手%机去,听说要把他们的健康数%据调出来,他们说不会。志%愿者自告奋勇要给他们调出来,坚决不让。志愿者很无语,也就随着他们去了。费时间地给他们往库里面输入他们的资料。但是告诉他们,你们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数据出不来,所以你们旅游时,很麻烦的,没有健康数%据。他们根本不听。下次更好了,干脆告诉志愿者他们没有手机,只拿着个证件来,让志愿者给输入。到现在一直这样。
还碰到这样的老人,拿着手机。孩子们正好有事没跟着来。他们自己调不出来,志%愿%者自愿给调出来,他们却非常的不信任。我就碰到几位这样的,一位老头儿,自己调不出来。我说来我给调出来。一看他的手机,是用手划打字的,不是拼音。我刚划了个“健”字,康还没打出来。他“噌”地把手机抢回去了,说不弄了,一脸地不信任,走了。碰到这种,大家就是想提供帮助也没办法。人家不接受。
有的老人就很乐天,不懂得怎么弄,乐呵呵地交给志愿者给弄,然后笑哈哈地说“谢谢。”
小朋友们是新生力量。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得比较快。很多小朋友,头刚跟检测点的小桌子一样高,也让大人给打印了码,塑封好,每次检测,都坚持自己来,自己刷,很熟练。有的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对检测很好奇、感兴趣。对检测很积极,学着刷码。让我不仅想到,等他们长大了,写小时候的回忆,大概会描述小时候检%测的事情吧。
不知为什么,看着长长的不断续上的队伍,忽然想到:每个人,就好像一个容器,例如茶杯。每个容器都有一定的寿命。有的几年容器就坏了,有的却可以保存上百年。除了天生的问题,也就是刚出炉就有残次,后天的保养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而这保养跟一般的物品保养是不一样的,是由“喜、怒、哀、乐”来保养。对了就能多保养些年,错了,就可能夭折。过喜或者过悲都对容器的保养不利。
想到这里,仿佛看到一长队的容器在向前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