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一座美丽的军垦新城,以“戈壁明珠”而著称于世。
记得第一次走进石河子还是在36年前,小学四年级的暑假,庆幸自己能够第一次独自出行和哈密地区的各个学校的老师、同学来到石河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儿时记忆中的石河子就是一个风景优美、绚烂多姿的城市。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如今的石河子早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真希望有一天能再次重游这个一直令我魂牵梦绕、久违未见的美丽地方。而今天终于有机会圆了我期待已久的梦想,于是欣然前往,再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一下火车,石河子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以她特有的热情迎接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走出石河子车站,我坐上了4路公交车,直接去参观著名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在石河子宾馆下车以后,我一路打听,热情好客的石河子人耐心地为我指路,在游憩广场,屯垦戍边纪念碑、石河子的象征性的标志-军垦第一犁的雕塑前为我拍照留念,令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心中如沐春风,倍感温暖。我看到许多中老年朋友在宽敞整洁、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的广场上,载歌载舞、吹拉弹唱,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幸福灿烂的笑容。
走进兵团军垦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签发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整个展厅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井然有序地静静聆听着讲解员饱含深情地为我们述说那段艰苦难忘的创业史…
看着兵团军垦博物馆中一一陈列展出的数千件文物图片,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和它们一起穿越时空,又重温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都是兵团儿女的真实写照,新疆军垦事业的浓缩见证。它们那么亲切,似曾相识,却又那么平凡,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有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伴着那熟悉的《南泥湾》的歌声,在向我们诉说着兵团儿女不朽的传奇。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了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发扬南泥湾精神,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人迹罕至的远古荒原上,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军垦伟业大幕。
众多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军垦儿女们,用自己的青春铺就了兵团辉煌的业绩,伟大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结晶,尤其那幅雕刻“军垦第一犁”已成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的象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倾诉着军垦新城-石河子如何从一个戈壁荒滩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的过程。
曾经他们就是用这简陋而笨拙的工具开拓了荒滩,让沙漠变成了绿洲,而今天的我们详和安然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你我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我们要感激这些军垦前辈们,是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奇迹,改写着人类的历史,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整个馆内给我印象深刻的物品中是那件打满了296块补丁的军棉大衣,望着那些被缝补的痕迹,心里不禁惊叹当年军垦战士吃苦戍边、节衣缩食的情景。棉衣虽物小,精神却永存,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边疆人。
在我看来,整个馆内最靓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莫属于戈壁母亲了!她们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生命 ,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是我们女同胞的骄傲,而且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二楼参观时,令我敬佩不已、心底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是:1954年10月,新疆军垦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急需大量人力。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内地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青壮年、城市知识青年,纷纷投入到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来,他们甘愿放弃自己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和条件,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离开亲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独自一人来到偏远的边疆,他们为新疆及兵团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近12万名上海知青来到兵团农场支援兵团建设。
周总理的题词:“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和陈毅副总理的诗篇都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们。
当看到这一张张知识青年们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地挥洒汗水、屯垦戍边的图片时,崇敬、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此也谨代表所有的游客向兵团军垦儿女们深深地表达我们最崇高、诚挚的感恩和敬意!
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如此艰苦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下,兵团儿女们依然保持着一颗强大的内心,毅然坚持,不怕任何困难、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呢?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在支撑着他们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吧。正如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力量,让他们永远行进在路上。
军垦魂,震撼人心,永不磨灭;军垦精神,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我也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因为我奋斗,我幸福!
从兵团军垦博物馆走出来,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诗坛泰斗艾青专门为他的第二故乡:写给石河子的一首诗,《年轻的城》(多彩诗城由此得名)再次回荡在我的耳畔:
我到过许多地方,
数这座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