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一幕是沙瑞金在开会的时候说,陈岩石陈老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要请陈老来给他们领导班子开个讲座。前几集的时候还没说陈老的具体年龄,我当时就推测,电视剧大概是2015年的时候拍的,日本是1945年投降的,这就已经经过了70了,而且陈老参加过抗日战争,推测他参加抗日战争的时候应该有15岁左右,如果年纪再小,应该不让上战场了,所以倒推剧中的他有85岁。再往后看,就印证了我的这一猜想。
我深深地记得陈老回忆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场景:有人为了能背炸药包而申请入党有人,为了炸掉敌人的碉堡而粉身碎骨。沙振江牺牲的时候,身上被打了六个窟窿;二顺子牺牲的时候,才15岁。
这个片段是作为陈老的回忆放在电视剧里面的。为了体现这个是回忆片段,电视剧好像还加了一点复古的滤镜。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他说起抗日战争是在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哪怕那些回忆已经过了70年,被时间冲刷地有点暗淡了,但是那却是没有经过的人用再好的文笔都渲染不出来的。而亲身经历过这些的人,就拿陈老来说,剧中也已经85岁了,到了今天的2022年已经90多了,70年前他算是他们那个班比较年轻的战士了,那那些比他年纪大的人很可能已经不在了。那么如果有一天,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都不在了,对抗日战争的记忆只剩下档案资料的时候,还有谁记得那些年为中华民族存亡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档案资料嘛?但是我觉得,档案资料与亲身经历的回忆相比显得更冰冷一些,更不那么生动一些,对于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来说,印象也就更浅一些。就拿“新冠”肺炎来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这段疫情,再好的编剧也写不出自动请愿、齐唱国歌、高速公路封路、邻里共济、上海闹剧等一幕幕真实、鲜活的剧本。
没想到这么快,这个疑问就得到了印证。7.21有人爆料,南京玄奘寺有人给南京大屠杀战犯野田毅、田中军吉等4人供奉长生牌位,而且据说在那里供奉一个排位要3至5万元。前几天就有人因为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旁办夏日祭,被网友痛斥(今天看新闻说举办夏日祭的城市,连起来就是日本地图的形状,真是细极思恐)。没想到这次来了个更狠的,有个叫吴啊萍的人直接给战犯供长生排位。那可是南京啊,1937年他们比赛杀人,血流成河,逝去的30多万冤魂在地底游荡徘徊了将近一百年!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段文字:南京防空警报响起的那天,老师说父母是南京人的站起来,几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又说祖父母是南京人的站起来,这时候几乎没有人站起来了。这可能是非常现实的事情吧,那代人终会老去,后来人总会到来,鲜活的记忆都会归于历史,那时候还有谁记得?
慰安妇如今只剩下12人,如果有一天这些慰安妇都离世了,那么关于日军强征慰安妇、迫害中国妇女的历史,还有谁记得,谁的记忆还能保持鲜活?
或许会有人说,没有了慰安妇,不正好可以说明没有人再经历过那些惨绝人寰的事情,难道不是好事嘛?是的,我希望在世的女孩儿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但是那不代表我们应该忘记曾经有一批花一样的女孩儿遭到了摧残。
或许会有人问,难道为了让记忆鲜活,要让人重新经历前人的经历嘛?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先辈做了那么多努力,流了那么多血就是不想让后人重走他们的老路,我们生在由他们的灵魂洗礼过的天空下,怎么能再去沾染污垢?但是如果他们都一一逝去了,还有谁记得?
其实,这个答案我在《觉醒年代》里面找到了,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中国人民。
《觉醒年代》里有这么一幕,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的提案,争取中国山东主权,要在法国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中日密约,日本人小幡酉吉给汪大燮施压,让中国政府致电中国代表团谨言慎行,否则就把一九一八年章宗祥签订的中日山东问题的协议公布于众。汪大燮说:“政府里有人怕日本人,中国人民可不怕日本人。”后来就把中国政府受到威胁的事情登到了报纸上,中国的工人、农民、学生等知道这件事以后都很愤慨,开始了救国行动。
玄奘寺的事情被爆出来以后,迅速被人民推到了舆论的顶端,一片讨伐之声。相关部门也相继发声,要严惩这种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昨天下午南京政府也已经做了初步处理,从公示来看,处理还是有些分量的。后续如何,且看后面的调查吧。
文到于此,但记忆不应到于此。希望后世仍不忘为种花家付出过生命的先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