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所以无需感到不安。” ————周国平
如果要要对自己做一个评价,或许上面这段话挺符合我对于自己的认知吧!毕竟让一个已经习惯了“孤独”的去在一瞬间适应“群居”生活,毕然是一种天方夜谭。
二十六年来的单身,早已让我习惯了一个人去生活。有时虽然无趣,却也能逐渐着消磨度过。不连累他人,自己也无需感到不安。
虽然有时候看着别人成双入对的一瞬间,忽然会产生一种将自己后半生托付给他人的冲动。但那种冲动就像热血上头似的,慢慢地等平静下来还是觉得一个人自在。
习惯了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游戏、一个人观影、一个人听歌,一个人去汗流浃背的奔跑、一个人独守着房间、一个人度过春夏秋冬,毕竟这二十年来一个人“独”惯了。
从晨光熹微到暮野四合,一个人出门一个人回家。早已忘了家庭给人最初的那种冲动感觉,虽然父母尚在但也早早的独立。
也许心底还有几分向往吧!否则为什么还会在休息时经常去父母那里“碰壁”呢?
家里人最大的期望,就是让我早早地成家生子。而我只是“匆忙”的应付一下,有时还会“胡搅蛮缠”几句,以求达到扰乱视线的目的。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虽然每次父母都说着不再管我,可一看见适合的女孩便又会极尽全力的撮合。让我又要疲于应对,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也不知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
有时候想静下心来仔细的考虑考虑自己的未来,但真正的安静下来,烦恼、忧虑、困惑,也便随之而来。想要拜托这种感觉,便又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假”的忙碌状态。
有人说:面对这种情况,多看看书也许会找到更好的自己。快递一次次送来的书,早已在床头蒙尘。有的连包装都没打开,有的读了几篇后心神又被吸引到别的事情上。回过头来再去看,却又索然无味。空虚的心灵没有被缩小,反而愈发的壮大。
想要走出去看看别的世界,自己的时间与钱也不允许向往着“诗与远方”。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度过,好想马上走向生命的尽头,躺在漫布青草的坟墓中,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思考,可又舍不得这余下的年华。纠结也罢,矛盾也好,日子还是这样一天天“空虚”的度过,我还是这样独守在空房内,想想着明天又该去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