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快到了,已经收到了好几个朋友的婚礼邀请。不仅钱包要支撑不住了,心脏也快要支撑不住了。回想起刚毕业时,朋友结婚,自己还很羡慕,人家那是校园恋爱啊,从校服到婚纱,一起见证成长,好棒呀。后来参加的婚礼,自己还当伴娘,看着新娘哭,自己也会哭,相亲认识的也有感情呀。再后来,看着原先和自己同样单身、当时一起吐槽真爱难找的小伙伴,突然有一天就结婚了,祝福都有点措手不及。上次朋友见面,得知我还是单身,来问我,是坚决不找吗?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还不结婚?这个有点说来话长。
相亲的“一个月”魔咒
工作以后,总是家庭、单位两点一线,认识的异性比较少,加之父母的着急,我开始了相亲之路。相亲的数量也不算多,三年来,有十几个人吧。但是好像我进入了一个魔咒,就是接触的男生,总是超不过一个月。我算是个专(hen)心(lan)的人,一段时间只会接触一个男生。除了见过一次再也不联系的,有过接触的,大概有七八个吧。一开始,对相亲还是猎奇心理,觉得很好玩。其实我的相亲对象,客观条件还算不错的,这里的不错,指的是要么自己很厉害,要么是家庭很厉害。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还蛮幸运,就是自己发愿,想找个什么样的男生,然后过一阵子,就会有这样的男生出现。毕业的时候,正值校园恋情失败,受到很大打击,当时就想,要找一个有钱,又对我好的男生。然后第一次相亲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的男生。他不抽烟,还很关心我,还会做饭。当时觉得自己很赚啊,幸福之路就要这样开启了吗?但是一个月后,就感觉很无感。这时候想着,是不是长得不帅啊,难道我还是很看重颜值的吗?希望能给我一个帅的啊~此时,朋友介绍了一个男生,长得还蛮不错,气质也很好。我想,虽然家里不是很有钱,也没关系呀,可以靠自己奋斗呀,这样也不错。一个月后又无下文了。此时,我想,干嘛我要找穷的,就要找个自己能挣钱的。这时又遇到了一个男生,在我们这个三四线小城市,拿着二线城市的工资。我想,工资是我的三倍呀,说不定可以试试呀~接触了一个月,结果又没下文了。
之后也零散地见过几个,但是总是逃不过相亲的一个月魔咒。
难道是我要求太高了吗?
别人问我有没有对象,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总会加一句,不要要求太高了。慢慢地,我妈也开始劝我,不要要求太高了,差不多就得了。搞得我都开始自我怀疑了,我的要求很高吗?我开始总结相亲的失败教训。家里有钱,但是自己不独立的妈宝男,是不是不能要?吃饭就像走过场,总是不能用心交谈的是不是不能要?彼此都瞧不上的是不是不能要?为什么一用排除法,就所有的人都可以排除了呢?我的标准根本就没有出场机会。每次相亲之后,我妈都来跟进结果,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能想起曾国藩上的奏折,屡败屡战。
真的有缘分这回事吗?
自己的情感之路这么坎坷,我开始对“结婚”这个词特别敏感。身边一有人结婚,我就开始取经。一开始,还是给了我很大鼓舞的,别人大多也是通过相亲,或者朋友介绍认识的。在我听当事人讲述、朋友转述、长辈探讨的过程中,大概听到了四五十个事例吧,其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自然而然地就结婚了呀,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我开始很好奇,真的存在缘分这回事吗?有一个朋友,相亲了大概三十多个人,都不太行,跟办公室同事共事了一年,都没有擦出火花,后来在同事要调走的欢送会上,就确认了恋爱关系。有一个朋友,本来是要见这个男生,那个男生临时有事,就见了他哥们,结果跟他哥们结婚了。还有一个朋友,跟介绍的女孩还没有在现实中见过面,就谈起了恋爱,马上就要结婚了。。。这样的例子,简直就是来气我的。对于人家,怎么就是这么容易的事呢?怎么对我来说,就是天大的难事呢?
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深受相亲折磨,身心俱疲。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之后,我开始刀刃向内,自我解剖。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说,人有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社交需求中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我承认,即使有间歇性的不想见人,我还是希望可以有一个人,可以跟我携手前进的,毕竟一个人实在是太孤独了。但是,我想要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呢?前辈们都说,感觉是很虚无的,很少有一见钟情。那我把标准降到最低,就是总得让我可以有跟他倾诉的欲望。如果一个人,每天跟我聊的只是,吃饭了吗,睡觉了吗,工作累吗,这样的话使我提不起兴趣,我只能礼貌性地回复,然后关上内心的大门。
可能我就是要注孤生了吧
有时候自己在内心偷偷地呐喊,甜甜的恋爱什么时候能够轮到我?但是真的开始跟男生接触以后,总是会不自觉地处成朋友。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旺男生的,就是跟我接触过的男生,现在大多都结婚了。我有时候也在怀疑,是自己哪里不够好吗?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啊。我可以礼貌地对男生的友好行为进行回应,但是始终会保持在安全距离。男生如果对自己太好,又会忍不住想逃离。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么。如果只是因为觉得客观条件合适而结婚,婚后遇到心动的人,不是很容易出轨吗?有的朋友说,结婚以后,想法就会变了,之前不喜欢的可能就会喜欢了。但是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啊。上次听别人说,有的阿姨,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可能我也会那样吧。一开始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如果没有个小孩的话,可能一生不太完整了。后来也慢慢想通了,如果给不了孩子一个快乐的家,那把他带到世界上也是对他无益。规划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好的,就像杨丽萍说的那样,做生命的旁观者,看看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