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的第38篇文章!
从2014年开始,陆陆续续的一直都会看一些书,但终究是没有养成习惯,倒也不是真的忙碌到没有时间看书,我想总得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没有持续看下去的原因
一:看书无用论
这里说的无用并不是说看书真的没有用,而是自己没有很好的运用,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现在的样子藏着我们走过得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深以为然,想想自己,其实在阅读上面所花的时间并不少,在总感觉自己所花的时间与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对等的!这就陷入了知道了很多大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况。
有一段时间我相当排斥看书或者是听课学习,因为我觉得这些只是增加了我的认知罢了,并没有让我发生改变,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仍然做不到,即使书中有教过,我们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但就是做不到。
比如有一段时间就是情绪很抑郁,人际关系紧张,自己每天都很委屈,可又无奈实在不知道如何改善这种局面,直到最后也没有完全想明白处理好,因此就得出看在多书也没用。
二:方法不对,看书效率低下
我看书有个习惯,总喜欢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而且喜欢不同类型的书放在一起看,看的多了潜意识就会出现好像自己无法吸收一样,所以总是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书籍一起看,而且必须是整本都看完才算看完一本书。
偶然间看到了一本秋叶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所以就被吸引了,毕竟站在巨人得肩膀上也更容易进步呢?为什么不和高人学习他是如何做的呢?究竟如何读书呢?
问题一:如何每年读100多本书?
秋叶每年的阅读量都在120-180本以上,并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怎样才算读完一本书,他认为并不是从头看完才算看完,比如之前知道的部分就可以不看,只看自己最想学习的那个部分,对于读书
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适合去攀比。有些人读书读得多,但一直停留在阅读观点而不是批判性思考的层面上,读得多收获未必大,还不如那些把一本好书读通透的人。
问题2:哪里有时间读那么多书?
1:做好时间管理,让书籍随时随刻都能触碰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2:可以试试花上3000元买上100本书籍,随时都能阅读。
问题3:如何选书?
关于选书,我推荐大家读读台湾出版人郝明义写的《越读者》,读书类型要丰富
第一类:工具书
比如字典之类的
第二类:专业书
这个不难理解,也就是你的职业技能工作方面的书籍你得长期学习
第三类:视野书
这类书籍主要帮我们了解一些不同的领域,建立不同的思维模型,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等,如果只用一种模式看待问题,我们也很难看清问题的实质。
第四类:潮流书
社会在与时俱进,你要保持对时代的感觉,总得读一些新书。
问题4:读书是速读好,还是精读好?
这个要根据书的类型而定,真正的好书会慢读,做好笔记,争取一次读到位。
建议不知道怎么阅读的话,也可以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
问题5:读书是不是开卷有益?
现在由于出书变得越来越容易了,所以不可能每本书都是好书,但是遇到好书可以摘录观点,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慢慢变成自己内化的思维,这当然是开卷有益。但看到不好的书,我会思考和好的书相比,作者差在哪里?为什么他只能写出这样的书,他的思维局限又在哪里?
问题6:能推荐一套经典的阅读书单吗?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而且每个人的喜好也不同,所以不妨把这当做是次学习机会,学着自己去挑选,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实在要建议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关键词“书籍类型+书单,比如管理学经典书单。
问题7:别人推荐的经典书籍看不进去,看不懂怎么办?
如果不是专业所需,也不是必读,建议放一放,再说成长的法门并不唯一。
问题8:有些书只读,没感觉怎么办?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如果你只是看,没有和其他行动结合,读过也往往是过眼而已,收获不了什么。
看书只能打开视野,解开思维盲区,但是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必须通过行动。
问9:我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只订阅经典博客,经常看看,比如秋叶老师的,够吗?
建议还是要读整本书,做书摘,做笔记,做练习,锤炼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因为碎片化的知识是不成体系的,等培养出完整的思考体系以后,再看碎片化的知识就能让自己的框架更加丰富了。
问题10:读书时有什么乐趣?
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创造了很多乐趣,比如
1:推荐好书给熟悉的朋友。
2:写书评
3:自2014年坚持每周读不同的书,写不同的拆书书评,变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所有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我们都能以很低的成本来学到!但同时拥有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也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