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女儿,要回天津,婆婆说开车去送我。她开的是两人座的小摩的,后边带一小车厢,可以坐一个人。
5月初的太阳还不算太毒,但也照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我和女儿坐在后边的车厢里,因为没有任何遮挡,微风拂在脸上,没有丝毫凉爽却感觉面部敷上了一层尘土,柳絮满天飞的季节还没完全过去,白白的像一条条羽毛一样稀稀拉拉的漂浮在空中,车一开过,它们也跟着加快了速度,似乎在和路过的人赛跑一样。
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和柳絮的陪伴中,我们到了车站,车还没停稳的时候,就听见849的喇叭声。婆婆赶紧停车,说"快着点",于是,赶紧拿包,匆忙往后瞥了一眼女儿,女儿两只手抄在上衣口袋里使劲向下戳拽着上衣,跟我喊着“妈妈,再见”,顺势把手掏出来向我挥手。
突然感觉好心酸,我就像一个外出打工的妈妈一样,把女儿丢在了老家,女儿黑黑的小脸露出了超越她这个年龄的懂事与胆怯。
是的,有的时候让我不断地质疑自己!比如每次去商场路过玩具店,她很想进去看看,可能怕我不同意,每次都说我就看看,我不买。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像她这么大的孩子不应该正是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大哭大闹的年纪吗?可女儿不仅提前向我报备还让我放心,意思是:我不花钱,为女儿的这份懂事而心疼,也担心是不是自己太限制女儿而让她不敢去要这些东西产生了心理上的胆怯。其实并不是买不起,只是花好几百买一套玩具,我确实会心疼,想到有很多孩子都是成百上千的玩具,说买也就买了。而我会考虑性价比,会考虑值不值,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而想把钱省下来。是不是我的价值观造成了孩子的这种胆怯,懂事?我质问着自己。这个时候我更希望她拥有不懂事的快乐,无忧无虑的快乐,没有负担的快乐。
我从来没有歧视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得已的外出,因为一家人要生存,因为没有外出打工就不能供孩子上学,读书甚至基本生活,所以父母只能暂时放弃亲子感情, 用放弃的感情来置换孩子、家庭的物质生活。有人会说,等父母把钱挣回来,孩子也失去了最佳教育时间,我不否认孩子有最好的教育时间,但我更不敢否认父母肩上的那份家庭责任。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曾经以为,我与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是不一样的,我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的住房,在承受范围内,给女儿买了学区房。我认为我与那些被迫留下孩子外出打工的父母是不一样的,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坚持不让女儿经历留守孩子的痛苦。可我最终还是没有抗争过现实。此刻,我也像千万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样,那匆忙一瞥在我脑中定格,我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忘了这个双手插在衣兜里的小小的身影了吧。
上车后,车上嘈杂的声音淹没了我的哽咽。我最终还是撇下了女儿,踏上了打工之路,与那些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为了生计不得不抛家舍业的奔波在城市的马路上。
哪个父母不想把孩子留在身边,哪个父母不想留在家中照顾他们,教育他们。但现实就是现实,双职工家庭,没有人帮你带孩子,你就必须要做出选择,要么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经济收入,要么放弃与孩子的日夜厮守,让孩子一段时间内做留守儿童。
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两难的选择!尽管艰难,可我们还是要坚强的走下去,带着孩子一起坚强的走下去。
分离,让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时空。我们都努力,坚强的向前爬行。待到我们相见时,都能读出彼此的成长,看到彼此的笑容,听到彼此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