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主要描写了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红楼众钗祭饯花神,这一天中发生的故事。
里面有两个经典场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引出滴翠亭嫁祸黛玉。
且说众钗在园内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自告奋勇道:
你们等着,我去闹了她来。
宝钗去找黛玉,在路上看到宝玉去了潇湘馆,宝钗为避嫌疑转身返回。途中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宝钗欲扑来玩耍,蝴蝶没有扑到,反引的宝钗来到滴翠亭外,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的对话,知道了小红的秘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日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于是就在红玉坠儿推窗的瞬间,宝钗一边喊着“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一边故意加重了脚步往前赶,还反问她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刚才看见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又故意进滴翠亭里面寻了一寻,“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远了。宝钗心中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红玉信以为真,担心“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这时,众姐妹过来,这件事暂时打住了。
宝钗在人前一向是端庄贤淑模样,“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是“最老道的”。然而当她独自一人时,常有忘情的举动。扑蝶一节,尽显天真烂漫女儿天性。
当她发现自己身处险境时,立刻恢复理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商家女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教会她一些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有一个心理哲学原理叫做:没有对立的三方,只有对立的双方。在眼看就要形成矛盾对立的时刻,宝钗编造了黛玉在场的谎话,第三方的加入,化解了宝钗与红玉可能出现的冲突,成功地把矛盾转移到黛玉身上。
宝钗设计脱身自保,出于本能,原也无可厚非,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主意,足见她聪明机智。然而嫁祸黛玉之举,始终令人如鲠在喉,心中耿耿。
试想,宝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
她可以像自己编造的谎言中黛玉那样,躲进山子洞里;
她可以假装什么也没听到,不理她们,继续往前走,让她们以为她只是路过而已;
她也可以坦然以对,到亭子里劝诫红玉。
但是,宝钗选择了嫁祸黛玉。
即使这是唯一的办法,为什么宝钗不嫁祸别人?单单嫁祸黛玉?
01 宝钗嫁祸黛玉,是故意为之
大观园中众人皆知,钗、黛之美貌、才情不分伯仲,又各得贾母、王夫人等上层看重,“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竞争已初露端倪,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言行举止、处事为人都会给自己加分减分。
钗黛平时是亲亲热热的姐妹,其实心中各有不服。不同的是,黛玉一心沉浸在与宝玉的感情纠葛里,不留意其他;而宝钗事事用心。
宝钗嫁祸黛玉,是急中生智,权当仓促间无可奈何之计。而人往往在应急状态中作出的反应才真实。不能不说宝钗潜意识之中,以黛玉为敌。
宝钗编造的谎言,坐实了黛玉偷听。她说“看见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而不是说“看见林姑娘从这里路过”,所以,红玉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
黛玉蹲在亭外,红玉和坠儿在亭内说话,这是一个明显的偷听的场景。而且据宝钗说,林姑娘看见她,“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黛玉偷听被人发现,逃跑了。
宝钗事后心中好笑,貌似把这件事当作和红玉坠儿开了一个玩笑,弗洛伊德曾提出:“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所以说,宝钗在解脱自己的同时,借机黑了黛玉一把,她是故意的。
02 宝钗嫁祸黛玉,是避害趋利。
嫁祸黛玉,对于宝钗来说有利无害,对于黛玉却是有害无利。
宝钗明知红玉“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不好对付,却把麻烦引到黛玉身上,居心甚不可问。
黛玉偷听了红玉的秘密,事关红玉切身利益,红玉必对黛玉心存戒备,即使不敢明着排斥黛玉,在涉及黛玉的事情上,不会帮黛玉说好话。
红玉是宝玉房里的丫头,试想,她希望有一个捏着自己短处的二奶奶吗?
黛玉减分就等于宝钗加分,若嫁祸她人就没有这种效果。
03 宝钗嫁祸黛玉,风险最低。
红玉身份低微且自知失德,一般情况下不敢轻易去与黛玉对质。
万一此事走漏风声,红玉与黛玉起纷争,黛玉原就不知道,一定不会承认,以黛玉的性格,只会自怨自艾,而且黛玉容易轻信,不会牵连旁人。万一问到宝钗,就说看错人了,也就完了。
换做其他姊妹,若有风吹草动绝不肯善罢甘休,况且她们都是荣、宁二府的正经主子,宝钗未来的妯娌小姑子,拉拢还来不及呢。
《红楼梦》中描写人物特点有个习惯,素喜正话反说,或者借说他人反喻自己。宝钗担心遭到红玉报复而惹上麻烦,“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红玉还没有怎么样,宝钗一着急,造了黛玉的反。
对于宝钗来说,成功化解了矛盾危机;而黛玉背了黑锅尚且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转头再看黛玉葬花,更觉可怜可叹。
黛玉作《葬花吟》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争,令黛玉屡屡遭遇暗算。种种无形的明刀暗剑,无疑雪上加霜,无时不在摧残明媚鲜妍、如花绽放的青春无邪女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似污淖陷渠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