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桥依旧默默矗立,河水从桥下缓流而过,两岸早已再无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痕迹,只有杨再兴将军的陵园和一片苍老的古木,依稀是我们回忆起这里就是宋代名将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古战场——郾城。岳飞纪念地一般是三个地方,一个是河南汤阴,这里是岳鹏举的故乡;一个是浙江杭州,西湖畔岳王坟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清代诗人袁枚在此留下了“全赖于岳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第三个地方便是河南郾城,郾城大捷岳飞名扬四海,百战成名,郾城便是岳飞与完颜宗弼(金兀术)交锋的地方。
在这里,岳武穆凭栏仰天长啸,《满江红》倾吐悲志豪情;在这里,岳少保力克金军,一战名扬千古;在这里,岳鹏举金牌召回,十年之功一朝皆废······
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长的历史时期,但宋先后与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常年战乱不断,尤其是在五代时期,儿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擅自献给辽,致使北方门户洞开。两宋之交,靖康之难,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王室皆被金人所虏,康王赵构九死一生南逃,泥马渡康王,躲过了金兵的“搜山检海捉赵构”,甚至逃到了海上,后来在当时的临安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老将军宗泽百战名将,以身许国,暮年勒马,三呼“过河”而亡于阵前,更有韩世忠、张俊、吴玠等名将南征北战,收复失地。郾城之战是在顺昌大捷后,金兀术战败回师,恰遇岳家军连战连捷,金兵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便出兵包围了岳飞,义子岳云首战“甲裳皆赤,身被百余疮”,完颜宗弼气急败坏派出铁浮屠和拐子马,被岳飞巧妙击破。宗弼大哭:“我朝自海上起兵,皆以胜”,便亲率骑兵上阵,岳飞也亲自冲锋陷阵,大胜,金兀术后来首付残兵仅几万余人。岳飞派遣副将杨再兴将军追缴残敌。杨再兴将军原为金人设立的汉伪朝廷北齐曹成部下,杀了岳飞强抢民女的弟弟岳翻,可谓是血海深仇,后来杨再兴将军兵败被张宪抓住,岳飞爱才且军纪严明,主动松绑扶起并予以重用。杨再兴将军率领300余人与金军在小商河相遇,恰遇金军埋伏,众军视死如归,诛杀金军2000余人,全部以身殉国,杨再兴将军马踏小商河淤泥,遭金军乱箭穿心而卒,在他身上发现的箭头足有两斤多。岳飞率军感动,悲痛至极,在小商桥畔予以厚葬,岳飞亲自手持断箭刻下碑文,现在前往杨再兴将军陵园仍可看到。后代历代不断将杨再兴将军予以追封,更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这里应该是抗金英雄,因为金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称之为民族英雄不妥。
此一战,岳家军名声远扬,百姓志士义军纷纷来投,兵马一下多达70多万,占全国兵力的七分之四,所到之处百姓牵牛拉车送粮焚香迎送,金军更是闻风丧胆,大多计划不战而降,岳飞大喜,与麾下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当时已进军至朱仙镇,黄龙府即开封汴梁城就在眼前,岳飞向高宗进表“中兴大宋,在此一举”。高宗大喜认为中兴有望,但是此时秦桧却与皇帝说了三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司马迁等名臣,却仅有杨门和狄青鲜存的名将;在南宋,拥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却少有名相,有的也是秦桧这样的奸臣。秦桧对皇上说的三句话是“陛下,您真的相信岳家军能打败进军吗?这次短短的十几年”第二句提起了高宗任上的兵变,赵构认为岳飞是忠臣不会造反,秦桧第三句正中其怀“太祖皇帝龙兴之前也是忠臣吧”,赵构大惊,烧毁了岳飞的奏折,秦桧劝其退兵,高宗准允。岳飞上表“机难轻失,时不再来”,高宗连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无奈撤军,当时百姓闻之“攀衣拦马哭声惨,刺腹催干血泪言”百姓跟随岳飞班师南迁。金兀术当时准备撤军,碰上书生对其说,“自古就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无外者,岳少保自身性命尚且不保,何况其成乎”金兀术一听回师开封,追杀上来,岳家军伤亡惨重,所收州县全部沦陷,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在小商桥畔,写下了荡气回肠的《满江红》,读来字字皆是血。后来岳飞和其子岳云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风波亭。什么是莫须有呢?根据秦桧对韩世忠的回答是:应该有,或者可能有。
千年已逝去,物是人非,大宋东京梦华,南廷一隅偏安早已沦为尘土,灰飞烟灭。但是岳飞惨死风波亭的故事仍让人不时谈起,后世史家,含泪评说:“读史读至伤心处。”尽显悲情。岳飞的死究竟与那些人有关?他们为什么要谋害忠良,自毁长城呢?
若探究岳飞之死,第一个便应说那个被铸在历史耻辱柱上,长跪在岳王坟前,受千秋唾骂,历万载冷语的奸臣秦桧。亲回事谋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早已被盖棺定论。不过在我看来,秦桧只是岳飞惨死的直接推动者,他只是点了一把火,结果落了个“千古第一奸贼”的骂名。岳飞和秦桧并无仇恨,其实这和历史上很多事都是相似的,明末袁崇焕被诛杀也是无冤无仇。只是因为秦桧的个人性格和政治主张,岳飞耿直,秦桧阴柔,最终使他对岳飞痛下毒手。秦桧是在靖康之难中被金人北掳,后来又南归。关于秦桧的南归,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借金军南伐之际,率妻儿逃回;二是变节,被金人送回卧底。总之,这段遭遇使得秦桧和金人有所接触,再加上秦桧善于逢迎,知晓高宗不想打仗,只想求得偏安一隅。所以秦会主和,提议与金人和谈,避免战事。但是岳飞、韩世忠、赵鼎等人却立柱与金人决一死战,发誓要收复中原。这就与秦桧背道而驰。秦桧为人阴险狡诈,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用非常手段打击政敌。最后韩世忠卸甲还乡,赵鼎被流放客死他乡。在岳飞前线捷报频传,直捣黄龙勒马封侯,高宗笑谈中兴,统一有望之时,秦桧只用了区区三句话,三十几个字,让高宗连下十二块金牌令岳飞捷军回师,与金军议和。以致岳飞十年之功,一朝皆废。秦桧又害怕岳飞死灰复燃,便利用高宗对岳飞的恨与怕,网罗一大批小人,将岳飞谋害,惨死风波亭。秦桧还依仗圣宠,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危害宋庭。最终,绍兴25年,病重,帝亲视。秦家自感风光不再,失声痛哭,秦桧当场气绝,谥号“谬丑”二字为他定论盖棺。
真的是秦桧杀了岳飞吗?
宋高宗不是昏君,至少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昏君,秦桧当权,也从来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说的直白一点,秦桧也就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马屁精”罢了。要说他能蒙蔽皇帝,冤杀岳飞,那实在是高估了他的实力,小看了高宗赵构的智商。
岳飞这样的外藩重将,除了皇帝,别人是断然杀不了的。所以,要杀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皇帝。
因为如果没有赵构的支持和默许,秦桧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强敌未灭,先诛大将。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后等到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就有了风波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手秦桧迫害的人平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很“岳”这个字,把岳州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岳飞的主张是“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三十赵构只想收复中原,不愿意迎回二圣。因为二圣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赵构的父亲和兄长,他们在靖康之难中被金人北掳,而赵构则被群臣推举为帝,一旦迎回二圣,这皇位该怎么分大家才满意呢?
二是高宗立储。有一次,赵构问岳飞,对储君的安排有何意见,岳飞作为一个外藩将领,对于朝廷里头设立太子这样至关重要的大事,是应该避之唯恐不及的,岂能牵扯进去?谁知岳飞对此事很热衷,发表了许多看法和意见,人为何人当立何人不当立,结果可想而知。手握重兵,却不知韬晦,尚感妄议朝政,尤其是在“立储”这样的头等大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实在太危险了,全无“臣下之道”,绝对没有哪一个皇帝会容忍他的。
三是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丝毫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往往兵不识将,将不领兵,军事实力羸弱,文职方面,刑不上士大夫,人员编制超额,互相监督牵制,导致冗兵冗政冗员,连最基础的国家统一都难以解决,长期受战乱困扰。虽经历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规,对一般武将防范猜忌的更为厉害。众所周知,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当上皇帝的,因此立祖训以后以后周主柴荣为戒,不得重用武将,以文臣治理天下。加之赵构,九死一生逃往南方的,中途遭遇黄刘兵变,当上皇帝后又经历了淮西兵变,岳飞又拥有岳家军这样兵强马壮的军队,所以这样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正是宋高宗所要防范的。
四是岳飞的要挟,岳飞因为主张“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便向皇帝要兵马粮草,结果高宗扯其后腿,岳飞就几次以辞官相要挟,最后高宗虽然派人请他回来,并安抚褒奖了一番,其实心里早就已经恨意萌生了。
五是岳飞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朝中武将中,刘光世怕死,韩世忠好货,张俊贪财,吴玠好色,偏偏岳飞什么也不喜欢,让高宗甘感觉道难以驾驭,其心必异。有次吴玠想和岳飞交朋友,便送岳飞几位国色天香倾城倾国的美女,结果岳飞同意交朋友,但是把美女全退回来了。
六是小人挑拨。谋害岳飞的小人中,主要是王贵、万俟卨等人,王贵是岳飞的麾下将领,他谋害的原因是因为违反军纪,岳飞打了他,万俟卨的理由更是无理取闹,竟是因为岳飞经过其驻地,不见他而心生恨意。总之“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正是这六点原因导致了君臣反目,痛失干城。最后赵构怕后世唾骂,便极力宠爱,放纵秦桧,让秦桧当了替罪羊。最后岳飞之死也是他自己的必然宿命。岳飞恐怕到死也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会死。《宋史》中岳飞之死与刘松杀檀道济相提并论,自毁万里长城。将其实,历史上冤死的名将太多了,伍子胥、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呢?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绝不是一句简单的“伴君如伴虎”所能说的全面的。
岳飞在漯河和周边留下了很多故事和景点,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外出时,便偶然经过了其中一处“马夫张”,这个普通的中原村镇现在已经和城区融为一体成为很多城中村中的一个,传说是岳飞的张姓马夫在这里去世,他一生跟随岳将军,百姓便把对岳飞的爱戴和敬佩融入对逝者的追思,把村名改成了“马夫张”。漯河还有一个村子名唤“挂刀营”,相传是岳家军大战之后,战士饥寒交迫,岳飞取下战刀悬挂在村前大树下,立下军规“冻死不拆民房,饿死不抢民粮”,岳家军严明的军纪,使金兵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前不久我去周口沈丘县祭祖,偶然得知在村子里有条河,相传是当初金兀术在这里经过,河的名字是“兀术河”······这些地名就是一个个地标,也是一个个指引,表达的是百姓对岳飞将军的崇敬与怀念、钦佩与敬仰。
小商桥上,凭栏望,高唱《满江红》;风波亭中,静伫思,低吟《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