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观念上的断舍离”
是指在对家里进行杂物处理时,对让自己士气低落,不愿意再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给予。
这里的“给予”相当于断舍离的“舍”。
“舍”有“施与”的意思,更抽象一点就是“出”的意思。
成功,乍一听像是不由分说地填充自己全部的贪欲,但其实是正相反的,只有不断地放手、舍弃、施与他人,才能形成流动的循环。
“活在当下”“结果反馈到自身”的思维和“时间轴为现在”“重要度轴为自己”的思维是相通的。
利用断舍离,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的质量。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断,也在不断地入手大大小小的东西。
而这选择、决断换个角度看就是“时间”和“精力”,而入手物件就是入手了杂物附带的“情感”。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象征着“时间”“精力”和“情感”。
因此,利用断舍离,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的质量。
“现在”的“自己”压缩物量,只入手保留与自己关联度较高的物品也表现出“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磨合”。
物品,即“有具体形态的不会移动的存在=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它们会一直停在某处不动。但是我们的心灵总是在瞬间回到过去——那时候真好啊,转瞬间又飞到未来——总有一天,我会……它们瞬息万变,行踪不定。
锤炼执念心的结果。
虽然我们从“断舍离就是脱离执念”的理解开始的,但到现在,我要把断舍离解释为“锤炼执念心的方法”,因为,“脱离执念”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顽固的执念。
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
断舍离,让人与空间力为伍,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为何缩减物量,整备空间会具有改变人生轨道的力量呢?
断舍离,让人与空间力为伍,
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怡然是指安适自在的样子。)
用断舍离这件武器,重新夺回自由自在的生命,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愉快人生。
坦然地接受烦恼。
一位僧人兼宗教学者曾经这么形容断舍离: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每个人都必然会有失去重要事物的经历,需要坦然。
根据现实社会情况,自己的情况,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产能过剩,而不是物质匮乏,人们喜欢物质享受。
但如果暴饮暴食,可能会肥胖,会毒素淤积,反而有害健康。
享受方法不适当,过多的美食反而破坏享受的基础,即更重要的健康。
也就是花费更多的金钱,时间,精力,却得到了降低总体生活质量的结果。
很多事物也同理。)
(时间和精力是每个人不可再生的财富。
资本已经不光是剥削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资本剥削、贩卖焦虑、消费主义正在联合掠夺和压榨人们的思考时间,注意力,学习精力,宁静内心等宝贵财富。
虽然人们需要了解和防范被资本过多的剥削,但又不能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哀叹被剥削这件事上,不然这样,又可能中了贩卖焦虑者的陷阱,焦虑的人更容易被消费主义洗脑。
造成自我提升的时间、空间、精力、未来可能性进一步被压榨。这真是一道人生难题。
而利用断舍离,只保留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就是提升花费的时间、精力的质量。
“现在”的“自己”压缩物量,只入手保留与自己关联度较高的物品也表现出“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磨合”。
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
有可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时间、空间、精力来破解各种人生难题,进行自我提升,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