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20200419
首先说明一下我记周记的目的,一共有有三个,1.记录实习生活,2.总结学习到的经验,3.反思和作进一步的计划。
第一周就去了两天,去到见到了自己的导师,熟悉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大楼的情况,迷了无数次的路才熟悉从公司回家的路。导师很好,方方面面都很细心指导,也把需要了解到的资料都发给我看。从师傅那边了解到公司的加班文化比较严重,我刚去并没有接项目并没有感觉,但是第二周开始就有了切身的体会。
第二周前几天就一直在看公司的设计规范,对于产品比较多的公司,保持产品风格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所以设计规范十分重要,对于公司产品的设计控件是必须都要很了解的。我就浑浑噩噩的看控件看了两天,还反复看公司的设计成果物规范,规范不难,都是格式的要求。后面接到一个设计任务,一个是考试培训系统加上一个考题难度选项,这个任务难度很低,就是加个选项和在字段上加上考题难度的字段。在这个小的项目中,我好像没学到啥,就是根据任务加个字段和加个框一类的。这种任务比较低级,不需要怎么沟通。大概就是排版的问题啊,有些加的内容在内容排版上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在第二个项目中,我做的是一个烟草的电子记录系统的改造,主要是优化页面排版,将表格的查看方式转化为卡片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其实好处就是将信息轻化处理,并凸显出信息的优先层级,展示给用户,其中遇到的困难就是如何将表格的信息一卡片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怎么排列信息层级,以及如何排版展现,让用户很快的获得他想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
待改进的点
一,自己有些自以为是,会不经意的思维发散,将用户体验的问题归结在项目方案的问题上,从而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穿插在里面,这些想法也没有进行用户需求的确认。师傅说一句:你这老是凭空创造需求,也是很困扰。二,在设计页面的时候有一些需求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就开始设计页面布局,导致在设计的时候很多问题,所以导致返工和思维混乱的现象,导致设计的界面证据说服力不强。三,界面的排版在用户体验问题上思考较少,静态的界面也会有用户体验的,要突出信息的层级,让用户能迅速,不费力气的获取需要的信息,这个也是用户体验的部分。比如卡片中,照片和文字的排列,横排和竖排,在不同场景下就有不同的使用,在宽屏状态佳,横排就比较符合人眼的运行规律,竖排就不行。另外卡片上展示的信息元素的处理,字号大小,颜色深浅都是在引导用户的注意力顺序,这都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四,对信息归类能力比较差,页面展示的信息都是分模块的,如何杂乱繁多的信息归类,并以合适的展现方式展示给用户,使用列表,卡片,还是图标等?这都需要思考,如何让用户更容易的理解和获取想要的信息。页面上的每个元素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都是有理由的,有理论作支撑的,别人会问: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你不能说:这样就是为了好看吧?而是从用户体验角度解答,记住你是用户体验设计师。
总结:如何做一个页面的修改?
第一步:跟项目经理要产品的业务说明文档,需求文档,了解业务流程和用户主要需求。第二步:仔细研究自己负责修改页面的原来的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以及和在业务中所处的模块,在梳理页面的时候,不懂的地方,及时找项目经理沟通。第三步:明确为什么要修改这个页面,用户的痛点在哪里?用户使用这个页面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场景下使用?用户的操作路径是什么样的?原来的页面哪一点没有满足用户?这一步要十分明确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用户反馈的痛点,使用场景以及操作路径,这位后面的信息架构的改进作为证据支持。第四步,信息架构的设计,整理出原本的页面的信息架构,根据前面的业务研究和用户研究,找到现有信息架构的问题,进行修改。从而根据信息架构设计用户的操作流程。第五步,根据信息架构和操作流程,确认页面元素,以及页面元素的优先级,这一点要和项目经理沟通确认。第六步,页面元素的排版。第七步,页面元素的优化和标注规范。
下一步计划:
首先,在工作顺序上我要清晰,在接到一个任务之后,要经历哪些步骤,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做好沟通的归档。其次,在一个页面排版之前要梳理清楚业务逻辑,页面的信息架构,用户的痛点,以及用户的使用场景,最终产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项目经理沟通,确认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产出页面元素的大概布局和项目经理沟通,确认布局的合理性,并确认页面信息元素的优先级。产出页面高质量交互稿并完善标注。
计划不如变化,时常回来看看。
20200419-202000430
这11天过的异常的快
这个期间做了一个金融类产品的两个需求,一个是刷脸登录,另外一个是水印管理。水印管理比较好理解,就是管理员可以设置水印在员工终端上,目的是为了防止其界面被偷拍。这个水印管理就是让管理员设置水印样式的地方。在确定水印管理的具体参数后,我就是排版。排版是参考网站上在线水印的交互设计,本来以为就可以了,结果师傅一看,就说,水印怎么没有个开关,加入管理员不想加水印了怎么关闭它呀?这一问我就懵了,是啊,万一用户想关闭怎么关闭呀?我只是看需求文档没有写这个功能,自己也就没有做。后来我跟产品确认一下,他不加思索的就说,肯定要加开关啊。所以需求文档只是参考,并不是全部,里面很多细节用户体验需要自己去推敲,然后和产品确定。另外界面的排布,确定取消按钮按照以往的刻板印象放置在左上角,增加了用户的移动距离,其实应该放在设置下面,用户在设置完顺势点击确定就好了。还有里面有些标题指意不明,其实这些都是我直接从别人那搬过来的,并没有做一个思考,考虑它的合理性。以后就是抄也要考虑场景,一种好的交互并不是都适合所有的应用场景的。刷脸登录模块,我首先想到的难题是,刷脸登录的入口放在哪里?以及识别的窗口应该怎么呈现?纠结了半天,还是想着把识别窗口还是放在登录区域中,刷脸登录做一个右滑的操作。经验来自于之前手机登录的账号登录和注册的经验。师傅看一下就提出一个问题:识别的窗口只是限制于账号登录的区域,那么小的区域怎么看清人的脸部呢?为何不跳出一个弹窗呢?我傻了,我怎么都没想到可以跳出弹窗呢?那么刷脸登录按钮放哪呢?它跟账号登录一个等级,所以也应该放在账号登录的旁边。然后我又开始纠结识别的轮廓线应该是怎么样的。等我把大概的识别界面做了,师傅一看,你这个业务流程知道吗?加入这个识别的过程中某一个流程被打断,你应该怎么做,用户才能接受。这个识别过程都必须很清楚才行,这样在应对各种情况下都能给予用户提示,而不是单纯的想着,一个识别框,识别完成或失败就完事了。中间的所以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都要了解清楚,甚至要了解人脸识别的技术流程。经过两天的产品技术的沟通,对于识别过程比较了解,也了解到外接的相机的识别效果,识别算法的运行规则。最后我总结出整个识别的流程,应对每个重要的节点做用户提示和界面交互处理。这样我设计的每项都有依据,具有说服力。这个项目总结:1.做界面之前先了解需求背后的逻辑,逻辑一定梳理清楚,用户的目的和先有技术可以实现什么程度?这都是在做界面之前沟通清楚点的。2.做界面的时候信息层级要展示清楚,用户操作方不方便。
做了一个凯迪拉克的新员工人员录入功能,这个也是比较曲折,从产品那里一点点的明晰用户真正的需求和背后的技术支持,感觉真的挺难的。经过好几次沟通才能一点点明确用户真正的需求。用户是不想采集新员工照片,想通过抓拍次数的排列做一个基本的筛选,然后对抓拍次数较多的访客作为新员工建档,选择抓拍的一张照片作为员工照片。另外一个客流同环比统计则是统计客流和=人次和客流批次的统计图,是公司固有的统计组件。当然针对业务场景的不同做改进。总结:抄可以,结合业务场景来。
来到这20天了,都是很小的项目修改,修改了几个页面,做了4个需求。比较曲折,也要收获。在项目沟通上和页面排版上还要有进步,期待下一个工作周。
20200430-20200517
20200430-20200507 盐城城南数据看板和后台配置页面。
是什么项目?盐城城南项目的数据看板是引入的景区看板的基线项目,那边的领导看着不满意,建议加强安保信息。
有哪些需求?听取客户需求之后,将看板分为实时入园人数,入员车辆,入院物品的抓拍图并配有抓拍地点和时间等重要信息。其外还要有景区的客流量信息。
我做了什么?我做这个数据看板的排版工作。首先跟产品经理确认完需求后开始着手排版。在排版的时候会有一些不确定的细节也会和产品沟通。
在这个期间遇到什么问题?主要在景区的统计上遇到一些困难。困难在于景区统计模块,在做的时候觉得产品给的方案不是很合理,他是建议统计过去七天进入体育馆的人数和离开体育馆的人数,参考公司基线项目。但是实际在做的时候,就很疑惑体育馆在每天的进入和出去的人数都应该差不多,统计的意义何在?于是我就跟产品那边沟通后,就改变方案对于用户来说,他可能只关心目前体育馆人数的情况,所以怎么呈现实时他们关心的数据,无非是目前体育馆进入的人数,离开的人数,以及体育馆内现在还有多少人。过去七天的总的人流量的趋势变化。在明确客户的真实需求后,我就将这一板块的数据呈现改为统计当天的实时离开和进入的人数以及人数保有量,但是过去七天只统计进入的人数,离开的人数不做统计。当然在数据呈现的排版上还要有一定的章法,在排版上分为两大块,一个模块展示今日的数据统计,另一个模块展示过去七天人数变化的柱状图,可以清楚的看到过去七天的额人流量变化。对于目前体育馆内人数的数量做突出显示。
收获?首先,在做交互时不要完全听产品经理的,特别是对于技术型的产品,他一般会在沟通需求时会告诉你怎么怎么展示,甚至有些模块直接告诉你参考基线项目样式。对于他来说,交互设计可能是一个排样式就好了。但是对于交互来说,做的原型以后是要展示的,所以原型上的每天信息都是要对未来客户体验直接负责的。页面上的每个功能,元素的排版,甚至是字段都是要有足够的真实度的需求做支撑的。在每次做交互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觉得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就及时找产品沟通清楚,确定需求和解决方案之后在画交互稿,这样效率高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我在这个项目学到这些东西。
20200508-20200511 智慧教育项目登录流程设计
什么项目?智慧教育的H5项目,一个用于学校管理的软件,包括老师,班主任,巡课员和校领导可以通过该软件查看学校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基于公司的视频技术得到的。比如,巡课老师随时在APP中看到各个课堂的实时画面,包括学生趴桌子的次数,和左顾右盼等小动作的次数等,还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的角度。这种模式也适用于考试中。
做什么?做一个登录的流程的页面
遇到什么困难?每个平台的登录场景不一样,所以对应的页面也会有所不同。登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验证身份进入系统。这个平台的登录的场景是在一个局域网中,即不能用手机登录.这个最后输出的成果物也是跟
2020511-20200529
越实习到后面,越觉得收获的少,因为在后面做的项目,在沟通方面会少一些困难,之前可能会以为用户需求理解不到位引起一定时间的浪费,后来我自己也会主动收集问题找产品去确定这些问题。在问题确定后,交互方案自然就水到渠成。在后面交互的问题还是会出现,第一,细节的把控不到位,总是会出现细节上的错误,字段,选项字段,以及一些组件直接复用没有考虑实际场景。师傅看到这些都无语了。组织树的使用上也有问题,一直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但是最后和产品确认后,发现想的都是多余的,白白浪费了很长时间。交互稿也是要美感的,所以信息需要有层次清晰的传达给用户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美感,这是我师父交给我的。这个稿件改两版就定稿了,比之前倒是快了不少,我觉得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知道主动及时沟通反馈意见了。沟通也需要技巧的,在反馈问题的同时要提出自己解决方案和想法,每次讨论都有确定的东西落实,这样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参加设计评审,设计评审,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说设计稿中不确定的问题,实在不好说哪个说的有道理,不确定的问题还是产品经理做拍板。很多问题都是设计师站在用户角度来想的,并不具备真实性,需要进行用户测试才能真正确定。但是有时候没办法做用户验证,只能设计,开发,产品一起想解决方案了。初级版本就是这样诞生的,后续的在出现问题一点点迭代,直到比较接地气。
在实践中思考交互设计,多多思考自己的交互稿,自己到底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解决方案是最优的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这份实习结束了,一共上班36天,期间做完8项目。8各项目基本都是设计支持,做需求的补充。中间也有迷茫,其中有两天一直思考,干什么能赚钱,甚至执迷于怎么才能年入百万。回想起来,觉得年入百万真的距离挺远的。在自己水平没达到之前,产生不了那么大的价值之前是拿不到那么多钱的。所以应该想着怎么提升价值,要加强学习,多多思考,多多总结,进步,这样才能进步,接近所谓的年薪百万,觉得没有所谓的捷径,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的。我一直坚信,世间所有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没有理所当然的东西,都是有前因后果,过程的。
加油!设计你的未来!加油慢慢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