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如何去解决一个问题?人们要么没有发现问题,要么在遇到问题是盲目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尽快地摆脱问题。可是,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搞清楚以下五个问题。
1.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就是句废话,我们当然想要解决问题,但的确可以看到,有时解决方案一出来,就发现它根本不受欢迎或者甚至人们根本就不在乎问题的解决与否。
就像书中所举的例子,三位玩具厂的副总裁向一位年轻有为的程序员汤姆求助,公司如何将批发商的订单分配给三家工厂生产,才能使总成本和运费最小?最后得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把另外两家工厂封掉,只留一家工厂,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订单都分配给这家工厂生产,费用也就随之降低了。而随后三位副总裁直接否决了他提出的方案,理由是董事长不会愿意搬到太平洋岸边来,这会令他很不开心。这下汤姆反应过来,他们根本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既想让董事长满意,又想提高效率,他们根本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无论表面上表现得如何,在他们提出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之前,极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还有佩兴丝自己捐出一美元解决了计算机所造成的一美分误差,计算机无法以满足要求的准确度进行税收评估,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彻底忘掉用计算机这回事。有时候,忽略问题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因为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的人不多。
我们常说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但实际上是时间让曾经的问题不那么重要了。有时候,抱着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2.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的定义)
有这样一个问题:橘子,番茄,草莓,选出一个与另两个有明显不同的选项?先别着急回答问题,遇到问题先想着怎么去解决,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你真的知道问题是什么吗?这个问题很明显有问题,根据我们不同的思维习惯,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首先,这个问题问有明显不同的选项,那是什么不同?是颜色?种类?大小?还是种植方式不同?如果是一位果农,那他会把蔬菜和水果分的很清楚,答案自然是番茄,因为对他来说其他两个是水果。如果是小孩子,思维比较简单,会以大小或者颜色来判断,选橘子,因为只有它是黄色的;选草莓,因为它个头最小。如果有人对蔬果的种植方式很熟悉,那答案自然是橘子,因为只有它长在树上。不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问题是什么。但生活有许许多多问题,我们不知道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许在寻找问题的定义上很艰辛,但要知道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不要放弃去寻找正确的定义,虽然无法确定定义正确与否。
3.问题来自哪里?
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南辕北辙。我曾经经常抱怨在家里诱惑实在太多,根本无心看书学习,一会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时不时看看手机里的信息。之后我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逼迫自己去图书馆,在那样的环境下,我确实“老实”了许多,效率也提上去了。但随后又出现了问题,图书馆离我家远,来回车费不少,我也不能天天去啊。虽然我可以像大神们说的那样投资在自己身上的钱不能省,然后继续去图书馆工作学习,但我确实想到了一个两全的办法----在家里营造出图书馆的环境!于是,我把客厅的一角腾出来,又买了书桌,台灯等等。我想这下总归解决了问题了吧,但是依然没有解决问题!我还是像以前呆在家那样,垂头丧气的我始终认为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环境,在家布置得再怎么像都不及图书馆。可是后来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一直被环境这个词所牵引,却没有留意放在书桌上的手机。诚然,我会时不时地去玩手机,而不能专心于眼下的事情,在家的安逸的环境里,更是会拿着手机玩一下午,而在图书馆里似乎有人会督促我一样,不会过长地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所以,问题根本就不在环境,而在于自己没有约束好自己,甚至只要把手机放远些,情况也会好一点。问题出在哪知道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只要把手机关机或者设个番茄钟就好了。特别是设番茄钟时,25分钟的时间会给我一种紧迫感,促使我去尽快完成手里的任务。这个我自身的例子还让我明白了,其实有时候大多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在出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客观地看待,而不会将问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4.问题该由谁解决?
问题的定义解决了,问题出在哪里也解决了,之后就是该由谁来解决?或者说谁是问题的参与者?书上有一个例子,是说班级里的学生无法忍受个别吸烟同学在教室里吸烟时的烟味,这让他们很难受。而他们的老师却习惯了烟味,因为他从小就待在祖父身边,而祖父也一直吸烟。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参与者,老师习惯了烟味,很明显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参与者只有吸烟的同学和苦苦忍受烟味的同学。这样一来,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中还笑场了几次,最后吸烟的同学终于搞明白了,其他同学忍受不了烟味这个事实。最后,吸烟的同学同意不在上课期间吸烟,转而带来一些小零食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开始学习一些不那么令人讨厌的社交礼仪。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而老师本可以以自己的地位权威发布规定,不允许在课堂上吸烟,如果这么做,那双方都会闹不愉快。而老师明白自己并不是问题的参与者,就不要越俎代庖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隧道末尾挂上标语,你的灯亮着吗?这样一来,司机既不用担心自己的车没电,也可以安全行车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提醒比复杂的解决方案更有效。问题的参与者是司机和乘客,所以只需小小的提醒就可以让他们引起注意。如果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不要越俎代庖。
5.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问题吗?
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还会有什么问题?当然有。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百分之百解决了问题。就比如我刚才自己的那个例子,我关闭了手机,或者把手机锁起来,虽然看似解决了问题,但万一真的有什么紧急的事需要联系我呢?我也不敢保证自己会把目光转移到电视上?现在网络很发达,万一我的学习资料在手机上呢?即便我使用番茄工作法,但万一跳出来我需要马上回复的消息,破坏了番茄钟怎么办?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要真正理解问题,那至少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提出三个可能出错的地方。问题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我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只能把可能存在的问题缩小再缩小。
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在积极地寻找问题的定义,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先问自己问题出在哪里,该由谁解决?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想解决方案就出来了。最后,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问题在问什么,剩下的五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