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是个终生话题,那么,处于人生不同阶段时,我们的学习方式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
上学时➡️预习,听讲,提问,作业,检查,考试。参与角色比较多,监管力度大
工作后➡️只有目标达成结果,没有任何外部力量会考核你。角色只有自己,考核也是自己。
🤯一经对比,就会发现,这两个阶段对个人的自控力要求简直翻天覆地。
❓那么,习惯了学习时的方式的我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想要精进每一天,是不是全靠跟自控力耗到底才能做到呢?
☠️令人崩溃的是,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对于我这种自控力较差的人来说,完成一万小时,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号称适用于所有行业,是有误区的。一万小时理论是在你投入精力,不断吸纳新知,拓展边界,磨练技巧,并有效练习的情况下,一万小时的有效练习,可以帮助你成为行业内的大咖高手。而随意敷衍的练习是无效练习,它最多让你对这件事非常熟悉,熟悉到闭着眼睛也能行如流水,但是它无法帮助你成长为高手。
❓如果一万小时理论真的简单成立,那么我们日常见惯的职业——看大门,清洁打扫(企业内的职位完全有可能干一辈子),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完成一万小时的大有人在,他们都修炼成为大咖了吗?好像并没有吧!
举个例子,护士大家都知道,当班时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处于跑来跑去的状态,那么,一个在护士岗位上干了几十年的人,可以完成跑步一万小时,那这一万小时的练习,能帮助她成为一个田径赛佼佼者吗?结果一定是否定的!
这时,小鹿的工作后学习经验就像及时雨撒在了干涸的大地。告诉我们,成年人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如果说,年少时期的学习,是建立知识体系,一直遵循先把基础夯实,再向上盖大楼;那么,工作以后的学习,更多的是像在装饰你的大楼。在发展迅速的时代里,知识的更迭,以及工作需要的变化,都让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去盖楼,只能锦上添花一般的修饰自己的知识体系。
短频快的知识技能更迭,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精力投在最重要的部分,用80%的精力投入20%的知识点,做到精钻一小块,成就画龙点睛的效果。就像小鹿姐学习PPT知识,在你眼下最需要的地方去强攻。不需要从夯实基础开始,也没时间从夯实基础开始。
如果你的需求是一个长线计划,那么后面也是会有时间让你慢慢补充基础知识,磨练技艺。如果你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临时性,那么,突击学习可能更适合抓瞎的你。
小鹿三板斧:
1.明确目标,盯住问题,并调动所有资源,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2.提高目标,模仿大咖的作品或行为练习
3.当进入瓶颈的时候,借助以下三个方法:不断调整心态、拓展认知维度、求教良师益友。
一般在你有了一定基础,困在瓶颈期寸步难行的时候,受人点播才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愿景板——这个概念我第一次接触,看小鹿的分析,觉得挺不错的!从来没有想过的我,应该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十年或者五年后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
两颗树——知识树,问题树也是超赞的概念,我觉得自己可以着手制作一下。
从来没有想过整理自己的软件,也不知配置如何,整理出来,会不会吓自己一跳?
针对愿景板的能力分析,在两颗树上体现并实时追踪更新。听起来就觉得是个超棒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去整理,思考,再整理。
讲了这么多,怎么少得了复盘呢?小鹿姐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制作反馈”,也就是复盘啦!当你有了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当然就会在一定的时间要去检验成果。成果检验的结果,就是衡量你下一阶段努力的标准。利用复盘来思考对标,是手段,是目的,也是我们不断刷新装饰自己大楼的途径!
通用型思考模板更像是新领域开发问答,我想学PPT,Excel,语言,简笔画,项目管理及运营……不说了,我去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