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周五 阴
1.外在必要性:以大学的科学研究特长开展高级培训,避免教育知识的空心化
原因: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有明显的不同分工。培训普通教师的学校会沿用成熟的方法;培训教育系统领导者的学校,教师具备基本的“学徒”熟悉要领和简单的方法,需要接触暂时没有成功应用的理论。
教育系统需要来自专家的引导和系统化的管理。须使用科学的权威。大学是负担这种培训的地方。追求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化,科学研究处于其发展高峰,研究方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果:大学里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知识,正努力突破现状,影响初等和中等教育学校系统。在较低年级引进科学方法和知识,其中的困难是,被传授的“事实”不是真正的事实,或者说是互不相干、相对不连贯的方式引进的事实。我们应该把儿童处于最高级的水平上,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忘记最少的东西,最少地去纠正某些特定的知识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达到准确,根据观念和原则的重要性与未来的生产力来选择它们。如果有这么个地方,那就是大学。另外,把专门化的知识应用到教育目的中的必要性,避免专家眼光变得狭窄的最好方法。这一使命,使我们有必要根据专门知识在其他学科和人类本性上的应用来审视它们。
高等教育的危险:随着知识的高度专业化,学术中心脱离群众,远离日常生活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加。文化与生活分离,而不是交汇。将专门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教育目的中的问题,迫使教学内容和兴趣抽象化。
2.内在的必要性:组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力量,传授科学方法,开展教育实践。
教育学学科一直缺乏完整的组织。从某个方面来说,学校必须被看作一种社会和政治机构,在某种特定情景中与其他机构有其自身独特的关系,并有其自身内部组织和管理机制。从这个维度,产生了探究各个阶段的学校系统的历史和理论的教育科学。
教育学在大学学科中应有其平等的一席。知识,收集知识的需要汇集成一个由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构成的确定性领域,这些事实与来自心理学、卫生学和医药学等学科中的其他事实相结合,在研究中实现广泛科学知识的综合。
无论在大学还是在师范学校,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的程度。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获得讲义与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的真正力量;明确课堂教学不再含混和不切实际。如果存在教育的科学,那一定是一种实验的科学,而不是演绎的科学。所有秩序井然的实验预示着两件事情:一个将被检验的思想,一个进行验证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实验中,理论与实践必定不断结合,相互作用。主导思想必须被引导和阐明实验工作。实验必须服务与批判、修正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