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路
一
家人一起吃饭。还有几个丸子吃不完。妈妈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是不是再吃一点丸子。大家都乐意再加一个丸子。妈妈问小红马,你吃丸子吗?小红马很干脆的说:“不吃。”孩子的这句话把妈妈的问题回答。妈妈不能够继续问孩子了。其实,我知道小红马可以再吃一个丸子,只是妈妈问的方式不对。这种问题,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把问题问的太封闭,让回答者没有选择。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这种提问方式,提问者根本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这种问题也是我们单一思维的表现形式。我和妈妈开玩笑,我可以让小红马吃掉这个丸子,不信你看看。我说:“小红马,现在这里的两个丸子,你选择单独吃一个呢?还是选择我们两个一起去吃呢?”我主动把丸子的碟子放在她的面前,她也拿起筷子,夹着把一个丸子吃完。这个事情,可能是孩子为了给爸爸表现。但是,从这事情中,我看到了一个提问的方式,问题要具有选择性,要让回答者感觉到有选择的余地。这个选择背后是对于孩子的尊重。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内心中都潜藏着一种被尊重的欲望。而且封闭式的问题会把提问者堵死,没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作为提问者,我们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提问方式,让被提问者回答我们想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封闭的问题变成开放式,有选择性的问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过春节之前,我给小孩去买炮仗。街上到处都是炮仗销售点。一家人,随意的走着,不知道该在哪一个摊点前停下。脚步停在一个顾客很少的中年女人的摊点。我询问,有没有小孩子玩的炮仗。中年女人很干脆,有点生硬的说,“没有”。我什么也没有说,就离开了摊点。我给妻子说:“这个女人不会做生意,说话方式太生硬。”其实,作为销售者,每一个路人都是你的潜在顾客。你不仅卖成人炮仗。在我询问后,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推销你的炮仗。炮仗没有明确的规定,那种炮仗是成人燃放的,那种是小孩子燃放的。把你销售的物品规定在某一种群体,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所有的创新就是对于原有思维的打破。谁规定你把炮仗不可以推销给带小孩子的大人呢?难道春节大人不燃放炮仗吗?很多时候,人都容易把思维固定,认为什么就必须是什么。把梳子推销给和尚,是不是很滑稽,但是有人就能够做到。难道梳子只能梳头发吗?给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听到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我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被打开了。可是,生活中,我们会慢慢的把思维困死。拥有不同的开放式、发散式的思维,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不要拘泥于现成的规矩要有勇气去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z�a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