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介绍一种经典的思维方式和三种错误类型。
清单思维,无知之错、无心之错、无能之错。
“清单”在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中,本该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强大。
清单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会给我们,提供一整套流程性的可靠防错机制,从而使我们在进行重复性操作过程当中,提高效率,提高成功率;二是,他会帮助我们,解放很大一部分的脑力,就像把一项工程外包出去一样,我们会把需要记忆的繁琐的、流程化的事务,外包给清单,从而为我们的思维能力,脑力,判断力,提供必要的空间。
当我们学会这样的清单式的思维模式之后,在竞争中,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己方的硬实力,更会带来己方在士气和信心上的提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有保障的,是可靠的,而解放出来的脑力,更会给我们带来如头脑风暴一般的创新力。
我们的日常行为通常受我们的大脑直接进行操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大脑会立刻给予我们必要的信息,进行对外界的反馈操作。
然而在某些状况下,我们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这些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件事情或者整个工程的失败。
错误,从原因上分,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
一,无知之错;
二,无心之错;
三,无能之错。
无知之错说的是,我们在对一项事物并不了解的时候,会想当然的采取某种观点,从而选择我们自认为正确的行为,而这,可能会导致一些非常普遍的常识性的错误。
很多专业性领域方面都有一些特定的常识,然而并不为大众所知。就像我之前曾经在演讲中提到过,健身训练并不是每日都要进行的,因为我们需要给予肌肉休息,恢复以及成长的时间,所以好的状态,一周练3到4次即可。
又比如你要去滑雪,那么首先要知道的第一个常识就是,如何刹车,如何让自己停下来,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曾经见过大量第一次滑雪的人抱怨滑雪太难了,以后再也不想滑了。其中有一个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摔的太狠了,不敢滑了。
然而我告诉他,你知道吗,滑雪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如何刹车,如何让自己停下来,我带去的朋友我都会首先交给他们这个动作,然后给他大致示范一下。他给我的反馈是,哎,当初跟你去就好了,害得我现在都好几年没玩了,下次一起云云。
这种,就是不知道不明白专业领域的常识,而导致的失败,即无知之错。
第二种叫做无心之错。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情况,由于事务太过简单,我们自以为是高手,有点自负,盲目大意了,结果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后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忘带钥匙或者忘带手机的经历,这种在小事上粗心大意,这类级错误就是无心之错。
这种错误虽然事件很小,但它的影响有可能很坏。比如有可能你花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到单位了才发现没带手机,这很有可能影响你一整天的情绪和工作状态。更有甚者,可能会把很重要的ppt放在了手机里,但是没有带到会场,那就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或者忽视小事对我们的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有些小事,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后果。
但其实问题在于,小事,又不值得,我们为此耗费过多的精力,但有时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清单。
曾经为了这件事,我就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简单的清单,就是口诀。出门之前,自己先默念一遍,“手机钥匙钱包,水杯公交卡唇膏”,在默念的过程当中,逐项检查,这样自然不会有所遗漏了。
之后每次出门之前,都顺势检查一遍,不耗费过多的精力,简单、准确、高效。
第三种错误叫做无能之错。
这是一种在面对高危险,高压力环境下做事时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无能之错的典型出现场景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说突然有人受伤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大脑空白,紧张慌乱,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又比如在高压力面试的条件下,面试官经常会问出一些压力测试型的问题,比如,你这么喜欢你之前的那份工作但是为什么不干了呢、你的简历上出现的这几个月的空白期,你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工作呢?
面对这种高危险或者高压力的环境,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大脑短路,思维空白现象,可能真的会“说都不会话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能之错,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在同一个类似的坑里跌倒两次。
清单思维同样适用于解决这类问题,在做好充分的预案和准备或者模拟训练的前提下,一个人是会做到处变不惊的。
把面试官会问的普遍性很高的问题,提前加以提炼总结,做出应对的回答给出合理的原因解释或者说明,就能够防患于未然,让自己在众多的面试者当中脱颖而出。
简单总结,
无知之错的问题解决根源在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尽量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当中做到知己知彼,不被动的被拖入到某些意外的坑里。
无心之错和无能之错解决方案在于,要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然后通过合理的思维模式,建立适合自己的清单,管理好某些关键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