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一直想一个合适的时机来谈,因为世俗对它多有忌讳,也因为它自带忧郁性和沉重感,而导致我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的谈一次。
关于死亡我们谈点什么?
死亡在百科里的解析是指丧失生命,停止生存,是生命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那么这如果是科学的答案,便不存在来世,下一辈子的可能。
小时候总觉得死亡离我很远,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如果听到村里有谁去世了,那便是那一家的老人居多,从小就以为只有老了的人才有面临死亡的可能,可随着年龄渐长后才明白,原来死亡不是老人的专属,也有可能是年轻的人得了绝症或小孩遇到了什么意外而死亡。渐渐地看到村里一些熟悉的人的离去,才让我惊觉死亡真的就在身边。
还记得我有一个小时候特别好的玩伴,一起长大的朋友,那时从来没想过她有一天会那么早的离开这个世界,小时候我们时常憧憬自己未来的生活,觉得长大后所有的一切应该都是美好的。至少会比当时幸福,那时的我们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疼爱,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看到村里那些出去打工的回来都光鲜亮丽,所以一致认为我们将来长大出去也一定和他们那样。
但刚刚成年的我们,我还在上学,而她也就出来社会两年后便传来噩耗,一向活泼开朗且漂亮的她却得了一种叫癫痫的病。得病的原因也不知道从何而来,家里又没有这样的基因,那一年她告诉我时我还特别不敢相信。因为她在18岁前都是很正常的一个人,没有任何一点的问题,特别漂亮开朗,而且人还特别善良,怎么一出去打工两年就得了病呢,她当时叫我去看她,说她可能活不久了,我真的很不相信。后面她家人也带着她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暂缓了病情,记得那时我每年回去过年还是去看她,她后来生了个女儿,我也鼓励她坚强点好好配合治疗,不要放弃。但命运最终还是没有给她希望。最后还是在花一样的年纪,香消玉殒。那年她才30岁不到。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么亲近的人的离世,从小一起长大,睡过同一张床,穿过同一件衣服,吃过同一碗饭。那时的我特别的伤心难过,觉得命运为什么要捉弄一个那么漂亮和善良的女孩。第一次对死亡感到特别的恐惧。
然而没过多久就是我亲爱的奶奶去世了,我是从小由奶奶带大的,所以奶奶的去世对我打击特别沉重,那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天天泪流满面。想起奶奶的一切都会泪流不止。久久都无法接受奶奶已经离去的事实。
原本奶奶平时身体特别好,就因为摔了一跤后没多久就离开了。奶奶的离开让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孝,因为自从结婚后我出来了外地,一年到头也只有回去一两次,有了家庭的牵绊后回去呆的时间也不长。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在她膝前尽到孝道。她的离开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了最爱我的人,那时的我刚好四个月前生了个女儿,当时我有一个想法我特别希望我的女儿还未出生,因为那样我的奶奶就有可能变成我的女儿,让我好好地去陪伴她,去回报她对我所付出的一切爱。因为在死亡面前面对最亲的人,那时的我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会有轮回。
但话又说回来下一世还有没有记忆,就是还有没有下一世,作为凡夫,我们都不得而知。
因为从来也没有哪一个人,能从死亡以后,再活回来,帮我们回忆和讲述清楚,在死亡的后面,究竟等着塔的是什么,或者说还有什么。
如果说一定要寻找一种最接近死亡的状态?我想只有昏迷吧。因为它比睡眠更重,却比死亡要轻一些。说起昏迷,到目前为止经历过三次。三次都是麻醉过后的昏迷。
那是一种妄图尝试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打败麻醉的药理,但每一次都是徒劳的无力感。让人还未来得及恐惧就已经进入麻醉的状态。此时,昏迷是无意识,自然而然发生的。昏迷本身对于肉身和精神来说是没有痛苦的。
昏迷的时候,痛苦的就是此时还是清醒的你的家人因为有了守候和期待,他们的时间会变得漫长,空间会变得局促。但对于昏迷中的人来说就是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甚至没有了肉身和思想,没有了所畏“我”的存在。每每想如果这种全无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也许就是死亡了吧。死亡,也许就是长久地永远地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吧。
等麻药退去,身体又有了感觉,是痛,那种肉体的痛。正因为有了这种“死而后生”感觉 ,往后不痛的日子才更有意义。于是好好地生活后或许又会忘却了死亡的偶发性和必然性。
直到这两天有个亲戚因病去世,又让我对死亡产生了恐惧,他年纪不算老,50多岁。想想他母亲90多岁还健在却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一时又觉得死亡很恐怖。
曾听说过道家把睡眠称作“小死”,把死亡叫做“长眠”,生者安眠,逝者安息。这样说来,不知道能不能多少有点令人安慰。
往后的日子好好珍惜吧,因为就算惧怕死亡,也无法阻止“它”的到来。活好当下,便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