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万写了一份有关单位要协办一个信访事件的情况说明,打算发给主办单位去处理该信访事件。整份情况说明,因为老万手头上的资料和掌握的情况相对来说不是很多,但是却足够条理足够清晰,材料其实也已经足够使用,所以老万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将这份情况说明写好了,同时还做了一些修改。
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算解决了,将该情况说明交给部门负责人修改一下,再交给分管领导审阅同意就可以完事了,r然而万万没想到,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只是老万抓狂的开始。
情况说明交给部门负责人后,她说先仔细看看,再提一下修改意见。于是,到了第二天,负责人跟老万说整体没有太大问题,就这里需要改一下,那里需要删除一些,最后再加一些这样的。那好,老万按照她的意见和想法都改好了,再次发给她确认,刚开始看了一下她说没什么问题,先这样拿给分管领导审阅。
于是,老万将修改好的内容,打印出来,打算送过去分管领导办公室,让他审阅。正当老万打印好,打算走出办公室时,部门负责人又叫住了老万,说觉得有几个地方还是要修改一下,迟一点再送给领导审阅。
老万只好折返,听她说最新的修改意见,然后她就开始了纠结模式,一直跟老万说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啊?你觉得你原来这些着重提出来的标题有必要加吗,要不还是删掉吧?其他的老万一一回答,感觉还好,但是对于她要求的删掉各段的标题还是不赞同,说如果删掉了,整份文件看起来会让人觉得很笼统,重点不突出。
但是最后,她还是坚持说,没关系的,我们其实不要点那么明白,主办单位其实也懂的,他们自己会理解的。虽然坚持解释了不少口舌,最终老万还是很无奈的删掉了各段重要突出的标题,再送给分管领导审阅。
然而,到了分管领导审阅阶段时,分管领导就说整份情况说明内容其实很充实了,也能很好的回复有关问题,不过就感觉比较笼统,为什么不在各个重点段落加一些标题呢?老万只好说,的确是,加个标题会比较清晰明了一点,那这样加,您觉得怎样呢?老万就将一开始打算写的标题提了出来,分管领导就说挺好的,然后叫老万加上。
就这样,老万拿着分管领导审阅修改后的文件回到部门,跟部门负责人说,领导还是觉得应该加上各个重点段落的标题,让我这样加了,您看一下吧。部门负责人就说,啊,这样啊,那我去跟领导说说看不加行不行吧,而且刚刚领导修改的那部分我觉得有一些不太对,我也要跟他说说看。老万无语,只好说,那您说一下吧。
于是,又等了大半个小时,部门负责人从分管领导办公室回到部门,将最终他们修改完的稿件递给老万说,就按照领导说的来吧,加上标题就加上标题吧,领导说的对,加上其实才比较清晰,才更好,而且我刚才跟领导又核对了一下新的修改意见,你就直接改一下这里,修一下那里吧。
老万听罢,直接回复说,好的,我马上改好!内心却想着,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终于等到你们领导的拍板了,毕竟老万已经被那边的主办单位给催怕了啊,终于搞定这件事而不用被天天催了。
最后,当老万修改完,再对照原来自己的写初稿,字数基本一致,才发现最终的版本跟自己一开始写的内容相差其实不大。因为部门负责人叫删减的内容很多都被分管领导给加回来了,而增加的一些内容又被分管领导给减掉了一部分。
那么,一个小时写出来的稿,拖了那么久,几天的改来改去,终稿跟初稿差不了多少,更多的改变只是一些文字顺序或者文字用词的改变而已。这么搞,到底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