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子的大唐

为什么734年大唐帝国边防兵就已经吃不起粮食了?

为什么734—755安史之乱粮食不够的情况下人口还是增长的?


直接证据:张九龄奏疏

734年宰相张九龄在《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

中直言"关辅及朔方州军,粮储屡空……边军待哺,常苦不充。


1. 钱粮都喂了边军,但边军还是饿肚子:

国家收上来的粮食和钱,一大半(60%以上)都花在养边境的军队上了。

可这些当兵的还是吃不饱!为啥?

运不到: 粮食从南方富庶地区运到北方边境,千里迢迢,路上烂掉、被偷、喂牲口吃掉一大半,可能一百斤粮运到就剩十几斤。

贪没了:当官的层层克扣,虚报士兵人数(吃空饷),好粮食自己藏起来或者卖掉,给士兵发霉米。

被当枪使:像安禄山这样的大军阀头子,故意让士兵吃不饱,然后把自己仓库里的粮食拿出来收买人心,让士兵只听他的,不听皇帝的。

2. 表面人多,实际不稳:

户口本上的人口确实从730多万户涨到890多万户,但这不代表真的多生了那么多人。

是“抓黑户”抓出来的:朝廷拼命查那些逃税躲起来的人(逃户),把他们登记上户口,显得人多了。

是“假分家”分出来的:老百姓为了少交税,父子兄弟假装分家,一户变好几户,显得户数多了。

真正的老百姓负担很重,土地被有钱人兼并,很多人活不下去逃亡,国家根基(自耕农)在减少。

3. 皇帝昏头,宰相使坏,军阀坐大:

唐玄宗(李隆基)老了,沉迷享乐(和杨贵妃),懒得管正事。

大权交给宰相李林甫,这是个坏蛋,专门排挤忠臣,堵住皇帝的耳朵,不让坏消息传进去。

边境的节度使(军区司令)权力越来越大,管军队、管钱粮、管地方行政,成了土皇帝。尤其是安禄山,管着最重要的东北地区,兵强马壮,皇帝还傻乎乎地信任他。

4. 制度全烂了:

当兵制度(府兵制)废了:以前当兵的自带干粮,现在国家花钱雇兵,养不起。

分地制度(均田制)垮了:土地都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里,国家没地分给农民,农民没地种就没钱没粮交税。

收税乱了: 好钱不值钱(私铸劣币),老百姓交税被盘剥。

总结为啥是“空壳子”:

看着富:江南还在产粮,长安还很繁华。

内里烂:钱粮大头被运输损耗和贪官污吏吞掉,花不到实处。

    人口增长是“做假账”做出来的,实际干活交税的农民在减少。

    皇帝糊涂,奸臣当道,真正有实力的军阀(安禄山)在偷偷磨刀。

    维持国家运转的根本制度(兵制、田制、税制)都崩溃了。

      军队这个花钱最多的“大客户”,钱花了却没买到忠诚(士兵饿肚子),反而养肥了军阀头子。

所以,734年的大唐,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叶子(江南的财富、长安的繁华)看着还绿油油的。

但树干(中央权力)被蛀空了,树根(土地制度、自耕农)烂掉了,树底下(边境)还盘着安禄山这条毒蛇,随时准备把树缠死。

它表面光鲜,其实里面已经烂透了,经不起大风大浪。二十年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只不过是把这层华丽的空壳子彻底撕碎了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