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30 等待 为政4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感悟:我们经常听到类似三十而立的语句然而他们是什么意思呢?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而在原文中,这些话语就成了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怜,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对家庭,他要挑起这担子来,他的责任很重。

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

到了“六十而耳顺”,这里问题又来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么问题不顺,耳腔发炎吗?这句很难解释,可能在当时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耳顺下面有一个句读。如果照旧,“耳顺”的道理就是说,自十五岁开始作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

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我们上街去看看,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来吃,“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从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所以“不逾矩”,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远影阅读 5,180评论 0 0
  • 三十立什么? 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
    1127335b8aa4阅读 1,599评论 0 0
  • 怎样才是真的对你一个人好?如果一味的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只有那样做了心里自己才是舒服的,而对接受者真实的想法不管不...
    转圈圈5阅读 741评论 0 0
  • 我和进博相识在初中,那时大家只是普通的同学,可能一学年都说话不超过十句的那种。直到初中快毕业的那段日子,由于大家都...
    孔府小小白阅读 3,311评论 2 1
  • 感谢在我二十岁左右留在我身边的女孩子,因为我这个时候,我没有钱,没有功名,没有事业,她们不在乎这些,而在乎的是我这...
    肖念灵阅读 1,61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