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很小,只有几纵几横方方正正的马路。城中心是一个胖胖的女人笨拙地反举着琵琶的雕塑。小城最气派的建筑是中国电信大楼,楼顶上怪异地顶着两个中式的亭子。那天接我来的出租司机说:“开车三分钟,就能从街这头开到街那头。”这两天,我没事就在这十几分钟就走到头的小城里晃来晃去。
我想找敦煌的古风,但到处都是新新的建筑,方方正正的马路;是八百辆满地乱跑的菜青虫颜色的出租车;播放着周杰伦音乐的音像店;一家接一家的二三四星级标价昂贵的宾馆;一个挨一个卖着夜光杯和棕色毛绒骆驼玩具的纪念品商店。
小城看不到大巴,只偶尔有几路小巴蹿来蹿去:3路车从市区到鸣沙山和月牙泉;12路车从市区到火车站;还有一路车从市区到莫高窟,三十分钟,需要八块钱。路边停车牌的广告做得非常有趣,“广告作用,力大无比。”
我还看到一个贴着许多红纸的公告栏,那里是招聘和征婚广告。招聘广告很有意思,全部写的是“招xxx人”,比如摘葡萄人,牧羊人,做饭人,摘菜人,看机器人。摘葡萄人每天的工资是三十块;而招牧羊人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包吃包住还包抽烟。这两个岗位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能在塞外摘几天葡萄和放几天羊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最好玩的是征婚广告,这里似乎和深圳一样,富余的全是女人,小红纸片上全部是打包进行征婚的女人:“二十八至五十岁女人八个,离婚到丧夫都有”;另一条这么写:“征婚:女:二十一岁,姑娘;女:二十七岁,姑娘;女,三十二岁,姑娘......”我不知道它是怎么界定姑娘和非姑娘的范围?是不是没有结过婚的就被称为姑娘?我站在下午五点多的阳光里,望着这一面充满幽默感的红纸告示牌,笑着。
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块雕满字的黑色岩石镶在人行道上,用连载的方式写着敦煌的历史,还画出丝绸之路的详图。我喜欢一个城市用这样的方式向每个来到的人讲着故事。这让敦煌小城弥漫着温融的文化气息。还喜欢道路两边隔几步的木头长椅,那天下午,走累了,我坐在夕阳下的木头长椅上写着日记。身外的车声和人声都越来越远,我沉浸在文字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坐在一条舒服的街边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记录着此行的点滴心情。我喜欢这种陌生环境中无意找到的舒服。
敦煌小城让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沙洲市场,就在我住的灵岩宾馆对面。它是这个到处都方正崭新干燥得没有新意的小城里唯一活跃而生动的区域。那里市声扰嚷,鸡飞狗跳,充满了烟火和生活气息。
市场分为几大片区,从第一区的水果到第二区的小吃一条街再到第三区的服装百货。一区的水果堆成山:五毛钱一斤的西瓜;七毛钱一斤的李广桃;一块钱一斤的本地脆极了的梨和哈密瓜。那个卖水果的男人说着河南话,我立刻转成河南话和他说,驻马店的他马上给我这个密县“老乡”很大的折扣。回到宾馆,我就坐在成堆的水果中间。这时只恨肚子太小,无法同时装下所有的品种。
晚上八点多钟,太阳依然眷恋地悬在天边,在淡淡的金色中,我来到沙洲市场。在一片大广场上,堆满了罩着黄绿格子的椅子,无数人坐在这些黄绿格子里,举着一串串油滋滋的烧烤和啤酒,笑语欢然。
市场里的小吃店一排排列过去,每家店面都不过十来平米,店头被严格整齐地编着号。羊杂店,凉皮店,四川餐馆,新疆大盘鸡店......陕西的肉夹馍到这里就成了肉夹饼。走在层层香味的海洋里,我最大的困惑是应当到哪里?吃什么?
我在一家小店第一次吃浆水面,老板不动声色地看着我吃完这酸极了的浆水面后,对着老板娘惊呼:“她竟然吃完了!”我无意中走进一家羊杂店,事后才知道这是市场里味道最好的。在这里我碰到两个同样是准备独自游南疆的女孩。我要了一份粘极嫩极的一块五一只的卤羊蹄,一面欢快地啃着第一次吃的羊蹄,一面与她们俩交流着此行的心得。
第二次去那家店的时候,我一面吃着辣辣的羊杂,一面与一个刚刚啃完四只羊蹄的敦煌本地老太太聊着天,知道了她家有八亩棉花地,一年卖棉花可以赚一万来块钱。老太太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说:“这里生活还是不错的。”
这个市场就像一座宝藏,充满了未知的美味和没完没了的惊讶,我还不知道冰冰的杏皮水是什么味道,还没喝过装在大玻璃瓶里三块钱的酸奶,还没有尝尝圆胖胖的表面描着花纹的本地锅盔。但是我明天晚上就要搭火车去下一站土鲁番了。我只恨时间太少,无法同时装下如此多的美味。难道,又要把很多的遗憾留到下一次么?
(待续)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来自网络外,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