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有这样一种针剂,给孩子注射之后,孩子就能听话、爱学习、改掉不良习惯、变得聪明可爱……
我想,即便是有这样一种针剂,我也不会给我的孩子注射的。
现在有些人爱读一些针剂类的文章,仿佛自己读一读、给孩子读一读,孩子就会痛改前非、突然变得积极上进、聪明伶俐。
如“二十年后,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之类的话,如“别怪父母逼迫你!现在社会很残酷!”
如果忽视了与孩子心灵的交流,我想,任何方式都是伪教育。
我的大宝贪玩儿,每天该练的钢琴结果一周就练了两次,也不够认真,大提琴练同样如此。
妈妈让她练,她就噘嘴。
我让她练,她也噘嘴。
晚上该怎么出去玩儿,还是怎么出去玩儿。
周六钢琴课,老师说:萱萱。你很危险了!
周日大提琴课,老师说:这样练琴,肯定不行,下次练不好,在楼道听课。
我回家后,萱萱我说了老师的评价,伸伸舌头,面露羞愧之色。
周一,中午吃完饭。我说:“萱萱,咱得练练钢琴了,不然又得危险了!”
“好的!”萱萱很乐意地练。
晚上。“萱萱,咱得继续练巴赫的小步舞曲了,这个挺难的,你得反复练!”
“好的!”萱萱开始练。
“这几个跳音,很不熟练,你单独练练这两个小节,反复一下!”
“有进步,听着熟练多了!”
“还能练得更好些!”
“再来一次!”
昨天晚上,萱萱拿出大提琴,自己调了一下音,练了起来。
一会对我说:“爸爸,你点一首吧!”
“好,我发现,你的大提琴练得比钢琴好!”
“后天就周六了,今天好好练练钢琴,多练点儿时间。”
萱萱点点头。
惟有经历过,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老师的两次批评指导,给萱萱提了个醒,我作为家长抓住教育机会,陪伴练习、鼓励引导,帮助孩子逐步样成好的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孩子以练琴的方式实现了心灵的对接。孩子主动、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也感觉到我对她的支持和鼓励。
这不就是很好的教育吗?这不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