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用它锐利的社会眼光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
书中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也不乏被科举制毒害的读书人。他们一心希望考中功名,仿佛人生的全部都在于此。有的人执着于“举业”,认为除了八股文其他一无所知,他们在科举的路上迷失了自我,人格的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停滞不前。有的人则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正如薛家集的新市镇绅的恶行。他们宁肯把千金投向权贵之门以获得一点官职,也不愿冷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
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八股文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切,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作为自己人生的全部价值所在。他们认为只有得到官职才能得到社会地位和人生的价值,他们的人格在科举制度的塑造下发生了畸变。
《儒林外史》在批判这些封建社会黑暗面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理想人格。这些理想人格一般都是市井小民中的平凡人物,他们没有太多的功名利禄的牵挂,有着独立自由的人格和个性追求。
杜少卿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正面人物形象,他反对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反对八股文对人格的扭曲。他不仅有着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而且有着卓越的文学艺术才能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思想中有一种民主性的因素,他不空谈礼义廉耻而是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些道德准则。
杜少卿与传统的礼教是相悖的,他的行为看起来似乎不合乎封建伦理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作者吴敬梓所肯定的自由、独立、反对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他的存在和影响力提醒着人们: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人们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才能实现。
此外,《儒林外史》还刻画了许多其它市井小民中的形象。例如牛浦郎这个形象,虽然他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他也有着诚实守信、讲义气的一面。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许多人为了生计而不得已为之的行为。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是一部卓越的讽刺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塑造了一些理想人格的形象。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已经过去,我们今天的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中,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自由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