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凡尔赛”。
此“凡尔赛”非地名,而是对于炫耀行为的一种暗讽。
最初,“凡尔赛”一词是由一位网络博主提出,为了吐槽朋友圈里一些热衷炫耀的人。
她将这些炫耀者统称为“凡尔赛玫瑰”,将他们的炫耀行为称之为“凡尔赛”,从而赋予了这个词全新的内涵。
后来,网友们发展出了“凡尔赛体”,“凡尔赛文学”。将炫耀的内容也给出了“凡尔赛”的定义。
甚至还出现了“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的炫耀方法。
“老公最近又送了我一台法拉利,好烦啊,我告诉过他很多次了法拉利座椅不舒服,结果他又送了一辆,真让人头疼。”
这段对老公的“抱怨”,字里行间透露出优越感,明为抱怨,实为炫耀,就是所谓的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的兴起,不禁发人深省。
这些“凡尔赛玫瑰”,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动因?
02.
我认为“凡尔赛玫瑰”的诞生,最主要是自恋心理作祟。
自恋,大家对这个词一直存有误解。认为自恋就是自以为是,看不上他人。
其实,这样片面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自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将偏自恋倾向的人,都称其具有自恋人格特质。
具有这种特质的人有许多,但其自恋程度,大多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在临床心理学中,将自恋人格者,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不过这种人,只是整个人群的1%。
佛罗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源于力比多(Libido)。他曾将自恋定义为: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的状态。
有这一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这种人,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也就是说,像大多数“凡尔赛玫瑰”,对于自己的“凡尔赛”行为,是察觉不出有什么问题的。
我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凡尔赛”段子的时候,觉得十分好笑,以为是网络写手娱乐大众的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但随着其热度的高涨,我渐渐发现,原来其中的确有许多真情实感的“凡尔赛玫瑰。”他们是真的在用这种夸张的语句来炫耀自己的生活。
这种发自内心的炫耀者,可称他们是典型自恋型人格者了。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博主,“凡尔赛”段子写的十分精辟,“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的方法用的是淋漓尽致。
不禁吸引我点进了他的主页,在我感叹他的创造力的同时,我惊讶地发现他300多条微博里,几乎都透露着“凡尔赛”的风格。
原来这些语气,正是他平时说话的一个态度。
他对于评论中别人的调侃不以为意,甚至觉得是对他的一种嫉妒。
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凡尔赛”行为哪里不合适,也不喜欢别人定义他是“凡尔赛玫瑰”。
在别人的调侃中,依旧我行我素。
我回过头再看他的微博内容,便不再觉得好笑了。
这位博主就是典型的自恋人格者,甚至少数的自恋特质较强的自恋人格者。
在对待他们时,最好用平和的语气去沟通,来询问他们的内心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去调侃,或者对其产生仇恨心理。
03.
或许那些有点可笑的炫耀,会使我们感到不适,甚至会产生远离这种人的想法。但对于自恋人格者,我们不能对其抱有偏见。
因为一大部分自恋究其根源,其实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我之前听我的朋友提起过他的一个女同事,人美气质佳,但在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发觉,这位女同事谈吐之间总是带有一种优越感。
“我爸爸”,“我老公”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词。
“我爸爸说把那套一百四十平的老房子让我去住,他搬去新买的那套去住,可我觉得离公司太远了,我就让他别麻烦了。”
“我老公每天都要开车来接我,我劝都劝不住。”
有意无意间秀家境、秀恩爱,甚至觉得自己家这边的气候一定是最舒适,这边的特产肯定是最好吃的,独一无二的。
我朋友有时和她分享一下自己捡到的便宜或者是新买的衣服,她都是满眼的不感兴趣,句句表达出对于价格和材质的质疑。
渐渐地,我朋友也失去了和这位同事交流的兴趣。
他告诉我,不知道是因为嫉妒还是自卑,和这位女同事相处起来,感觉压力太大了。
直到后来,我朋友告诉我,有一天他下班,看见这位女同事在公司不远处的一个公交站,和面前的一个戴着摩托车头盔的男的,操着方言吵得不可开交。
他听出来了,这名女同事并不是本地人,也发现那个戴着头盔的男人正是她的男朋友。
他告诉我这个大发现的时候,刚开始带着点惊喜的,讲完之后突然又觉得有些可悲。
也许,生活太不如意,所以才想过过嘴瘾吧。说着说着,自己也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到底是虚伪呢?还是自卑呢?
我认为,自卑心理的人,一旦产生想要掩盖自卑的想法,就走上了自恋人格的路,随着自卑点的增多,所要掩盖的点也随之增多。
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最后便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自恋人格。
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人格,恰好能同时出现。
就像斯宾诺莎说的: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04.
那么对于目前热度依旧不减的“凡尔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
首先,我们不能盲目跟风。
旁观者看热闹。我们作为“凡尔赛”段子的阅读者,理智地看待其中的内容,感性地对其带来笑点乐呵乐呵。
也可以偶尔编辑一两条与众不同的“凡尔赛”,作为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供大家一乐。
始终要记得,不可被“凡尔赛”中夸张的炫耀而冲昏了头,形成盲目的攀比,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成了一名资深的“凡尔赛患者”。
其次,要辩证地看待“凡尔赛”。
“凡尔赛文学”的确有不少令人发笑之处,幽默的语气,自黑自夸的内容,让人忍俊不禁。感叹“凡尔赛玫瑰们”脑洞的同时,佩服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不得不承认,“凡尔赛”的确带来了一股夸张炫耀的风气。我们知道,有的“凡尔赛”是无心的,而有的则是有意的。不论是出自怎样的心理,所呈现的内容都有浮夸炫耀之意。
这种情形演变下去,可能会引起大众对自恋型人格者产生更多地不满。
因此,要辩证的看待“凡尔赛文学”以及“凡尔赛玫瑰们”。
最后,在心里设定一个界限。
如果感觉这类“凡尔赛”超出了内心的界限,已经使你对其产生不适,那么可以考虑直接屏蔽掉相关话题。
或在和“凡尔赛玫瑰”沟通无果之后呢,也可以选择适度地远离这些“凡尔赛玫瑰”们。
不要让自己觉得不舒服,也许我们控制不了“凡尔赛”的产生和发展,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选择。
写在最后
“凡尔赛”的出现,不仅是网络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映射。
它是当代社会,人们用来自夸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用来娱乐的一种方式,更是人们用来宣泄压力的一种新方式。
不论你的身边是否有“凡尔赛玫瑰”,都希望能够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然,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不会成为一朵娇艳绽放的“凡尔赛玫瑰”。
END
我是Irene,sapiosexual
喜欢智慧的头脑,brainy is the new se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