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主题是职场,巧的是,刚好碰上国庆假期,而我,又刚好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留在学校,因为我找了份兼职。
因为这个兼职要连着做七天,而我之前又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兼职上,每天一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什么的,在第三天的时候,逐渐适应了也就没那么累了。晚上睡觉前,由于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没想到,不知不觉看了50页,我没有按顺序看,而是先挑自己感兴趣的看,有些话很有道理,比如“你的一切职业规划都是基于你过去的经历、利用你的弱关系等,”并且很快我也付诸了实际行动,去亲自尝试。而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看书之前还是浑浑噩噩的状态,也就看了一会儿的书而已,竟然比之前还清醒了不少。看来,最好的休息真的并不是睡觉,而是切换大脑!
之后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看会书,清醒了之后,还可以再思考一下作者的观点。尤其是看到“与自己沟通”、“通过培养激情而发现激情”、“打造特性,自我增值”、“结合激情与意义”这几章内容的时候,感触颇深。当我看到“想象自己是一只气泡中的青蛙”,“沉没成本的原则”、“是事业还是爱好”、“你的最佳才能就是激情的外在表现”、“衔接工作与休息的方式”的时候,更是感同身受,有些仿佛触碰到了开关,为我打开了新世界,有一种从未体会过得感觉!
看完整本书后,我把有感触的话记了下来,我深信那句“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也许现在某些话对我来说作用不大,但可能在未来的不经意间,会对我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看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这本书时,并未有太大感触,但在这几天发生的一件事中却突然影响了我的决定。我打算把事务所的实习辞掉,在考虑如何跟经理说这件事。本来打算找个什么要学习的借口,然后是走是留让经理来决定。但是突然想到了那本书中郝回归拒绝微笑时的心理活动,他说他是老师,她是学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但假如他不是老师,她也不是学生,他们就能在一起了吗?显然不会。所以别说什么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们不可能这样的话,这样只会让她抱有幻想,直接拒绝她,告诉她不可能就可以了。再转而看我自己,我想辞职,是因为我不想在这工作,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和无意义、枯燥的工作。既然不喜欢,干嘛要让经理做决定,万一他说没事,你要学习就学习,这不耽误工作。如果真的这样,我真的就会继续留下来工作吗?显然也不会。所以还不如干脆说辞职,态度坚决。
正因如此,看完这本《30岁趁势而为》,我只是把感触较深的话记录了下来,并且去结合自身情况思考过,但并不会全部去理解透彻,也不会全部去记住。因为既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在做某个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突然会想到这本书里的某句话,从而影响我的决定。这样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