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数学课,老师发了很多学具——有小棒、小方块,让学生自备了计数器,教孩子们估计数、数数,认识100。
在数小棒的时候,学生都知道10根捆成一捆,10捆就是100根。
但是,有2个同学是30根一捆,捆了3捆,另外还有10根,捆成一捆。
我问他们俩:为什么要这么捆呢?
答:因为皮筋大,10根小棒装不满。
我再问:那你们这4捆,能让人看出来是几根吗?
说:能啊!
我又问:怎么看出来?
……
我又问:谁教过30根小棒捆成一捆啊?
……
只是想错了,也正常。
还有2个孩子,一直摆弄学具,老师讲课的时候,就摆弄。老师让操作学具了,反而不会做了。
下课了,我问学生:这节课有意思吗?
几个声音有气无力地回答:有。
我十分吃惊:这样有学具的课,不好玩吗?
还是稀稀拉拉的回答:好玩。
并没有我预料中的,学生十分兴奋,全情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有人说:因为现在孩子见的市面多,所以什么都不稀奇。
我纳闷:我也见过很多孩子,经常出去旅游,国外都去了好几次,但是仍然充满着好奇心啊!并没觉得,因为世面见得多、生活条件好,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课间活动,男生们追逐打闹,从教室里跑到教室外,从后门跑到前门。
实在是太危险了,我只好叫那个带头的闹得最凶的孩子:×××,你进教室来!
没有反应,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影。只好走出教室,一看,×××还在追着其他男同学玩得开心呢!
我问他:你听见我刚才叫你了吗?
听见了。
那你为什么不理我?
……因为×××拉着我。
讲完课,布置课堂作业,很多同学都拿出本开始写了,×××还在发呆。
做练习卷,×××写2分钟就发呆,我就问:×××,你写完了吗?他低头再写。过分钟,一看他又发呆,我就又问:×××,你写完了吗?他低头又写。就这么一节课,得提醒他十几次,好不容易才算写完了。
“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进班,走到座位坐好准备上课,有几个人还在教室外面玩儿。必须有人去叫,必须叫好几次,有时候同学叫都叫不回来,必须老师去叫。
没听到铃声?
不知道上课?
不懂得纪律要求?
你说什么?
你们是老师!你们有经验!你们有办法!
我们是老师,
但我们也只是普通人。
上面说的那些现象、那些学生,我们真没什么招。
多鼓励?
当然。
为了鼓励学生,我们真是出尽法宝:做到了要求,就给贴小贴画、盖小印章、兑换奖品。
然而,学生根本不care。
打?违反教师法。
骂?违反教师法。
批评?可以。
教育?会的。
说破了嘴,也只是一阵风,从左耳朵进去,从右耳朵出来。所以并没有什么用。
经常听到家长们说:
这孩子在家可不听话了,只听老师的!
怎么可能呢?
您作为父母,生他养他,疼他爱他,如果孩子不听话了,您能打他骂他,能惩罚他。
他都不听话。
老师又有何德何能?
也有的家长说:
我们孩子在家挺好的啊!
是啊!
在家里和在学校,能一样吗?
家里环境单纯,学校一群孩子。
家里几个大人看着1、2个孩子,学校1个老师看40个学生。
家里没人和孩子闹,顶多2个孩子玩。学校40个孩子一起闹。
家里有各种图书和玩具,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没有玩具,可能只剩下追追跑跑了。
家里人少、地大,几十平米,1、2个孩子玩闹,算不了什么。学校呢?一间教室满破50多平米,40多个孩子,还有桌椅板凳,只剩下行走的空间。再追跑还得了?
家里都是自己人,就算磕了碰了,也不计较。学校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闹的时候都挺高兴,磕了碰了,谁的孩子谁心疼,有时候不得得掰斥出谁是谁非。
回到家除了吃饭,就剩下休息了,在家十几个小时,一觉就睡完了。在学校要待7、8个小时,基本上都是在学习。
在家里,只有1、2个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好,怎么都可爱。在学校,40个学生,有的学生样样都好,对比下来特别明显,有的学生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优点。
老师能怎么办?
我们只能忍耐、再忍耐,面对学生的一切,都不发火,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
我们只能把自己变成:复读机。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重复、重复、再重复,提醒、提醒、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