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为官清正廉洁,性格刚烈,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清官好官。但是他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按套路出牌,得罪了不少人。得罪一般人也就罢了,可这一次他得罪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帝。
海瑞在当户部主事(六品官)的时候,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此疏直指嘉靖腐化堕落,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心里没有老百姓。
嘉靖看了龙颜大怒,二话不说把海瑞下了大狱。并御笔批示三法司会审,拿出惩处意见,报皇上审批。
太子和几位近臣紧急闭门蹉商。蹉商前先要弄清领导意图。打开圣旨一看,只有两个字:“明月”!阁臣们大眼瞪小眼,这不是打哑谜吗!
经过反复揣摩,对旨意有了两种解读。一种意见认为,海上生明月,指海瑞。海上生明月是吉祥之兆,当时称“祥瑞”。如此看来,皇上似有宽大之意。
另一种意见,“明月”,从字面上解是“大明无日”。分明是指责海瑞目无君主,犯有欺君之罪,其罪当诛。
两种解读,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时间束手无策。
在这左右两难之际,张居正说话了,他说了八个字:“不杀是杀,杀是不杀”!
如果三法司不杀海瑞,就坐实了皇上“大明无日”的疑虑。海瑞把皇帝骂个狗血喷头,大臣们竟然主张不杀,皇上脸面何在!我如果恩准放海瑞一马,好人倒叫你们做了。这样一来,海瑞是必死无疑。海瑞伏诛,内阁大臣们也难逃姑息纵容的干系。这叫“不杀是杀”。
如果三法司议决处死海瑞,倒可以促使皇帝冷处理。海瑞虽然言辞过疾,但毕竟是为了大明江山。三法司主杀,皇上主放,可以树立虚心纳谏,宽大为怀的圣明形象;而且是力排众议,乾纲独断,恩自上出,有利于提高皇上权威。你们不是说我刚愎自用吗?我偏要做一回贤明君主给天下人看!于是乎,海瑞就有救了。这就叫“杀是不杀”。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三法司会审议决秋后问斩,嘉靖却下旨赦免。海瑞侥幸逃过一死。
刘和平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小说里,把这段故事描述得惊心动魄,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看点。许多作家不懂官场却要去写官场小说,把官场斗争写得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其实,官场斗争讲究的是艺术。有时要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有时要纵横捭阖,借力打力;有时要以弱示强,以强示弱。张居正的“杀是不杀,不杀是杀”,正是对欲擒故纵的反运用。官场上固然离不开小手腕,小聪明,但更需要大智慧。张居正是个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