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喜欢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的诗歌,特指唐诗。有唐诗在,中华文明永远占据C位,光辉灿烂,夺目如明珠。
如果没有唐诗,中国文化将黯然失色。
如果说唐诗是一条河流,蜿蜒百世,那么,它万千气象的源头在哪里呢?
初唐之始,上官仪以其工整将律诗发展到一个高度,王绩以其清新质朴,为诗与自然,诗与内心搭建了一座桥,寒山禅意脱俗,王梵志直白刺世。
这几位对唐诗的影响都很大,各自开创了诗的新局面,却又仅止于此。
大唐初年,王勃十七八岁,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横空出世: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格局浩大,送别的情绪一扫伤感颓废,气脉通畅,高远豪情。
少年王勃用他的气魄与瑰丽,用他的一首送别诗,推开了一扇门,于是盛唐气象扑面而来。
唐诗的源头,应自王勃而始。
王勃出生在世家大族,六岁能诗文,十四岁中举,并上书右相抨击朝政,唐高宗爱其少年天才,破格录用为朝散郎。
春风得意的王勃才华横溢,却不懂为官之道,这点跟李白有一拼。想想后来的李白目下无尘,恃才傲物,导致官场上频频失利,这可能是天才的通病。
王勃写诗很作。他叫人先准备好笔墨纸砚,然后他就睡觉去了,等他睡够了,起来伸个懒腰拿起笔来,刷刷刷下笔如有神助,然后在别人的赞美与叫好声中不露声色,深藏功与名。
这份作,这份狂,像不像醉饮三百篇敢让高力士脱鞋的李白?
他们是天才,却注定做不好官儿。
少年天才,恃才傲物,渐渐就惹出祸来。
王勃做沛王的伴读,与沛王关系很好。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就帮沛王写了一篇华彩翩然的《檄英王鸡》,一个大才子,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去骂一只鸡,按曹雪芹的话说,甚荒唐。
唐高宗一看这篇檄文,心想呵,本来各位王子之间就容易起内斗,你还做篇文章帮我这个儿子的鸡骂另一个儿子的鸡,你这不是挑拨我儿子之间的关系吗,他们打起来我倒霉你懂不懂?于是唐高宗很生气,将王勃革职逐出王府。
王勃才十八岁,收拾收拾行李离开王府,游历蜀中去了。
在蜀中游历时,王勃一路写诗好不快活,朋友们觉得他有才,就帮他介绍了一个虢州参军的职位,他终于又安定下来有了官职。但经过高宗赏识和王府被逐的王勃,没有收获处事经验,依然活在自我的狂妄中不知天高地厚。
他在任职其间,居然大胆藏匿了一个罪奴,后来他想了想,又怕影响到自己,就干脆将这个人杀了。
你要么别救,要么别杀,这倒好,直接犯了两重罪,一是藏匿罪犯,二是杀人。
事发后,王勃被下狱,判了死刑。
这件事罪名很大,还连累父亲被贬到交趾做县令,交趾即如今的越南河内,山水迢迢,路远山高,等于放逐。
幸运的是,王勃遇到天下大赦免去一死,可是此时对他来说,免死的赦令也沾染了愁绪,他觉得愧对父亲,觉得自己活着父亲却远离家乡,实在是不孝,于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后,王勃启程去交趾探望父亲,求得父亲的原谅。
此时的王勃,已经二十出头,少年的意气在几次大起大落中渐渐沉稳。
去往交趾的路上,他路过南昌,见滕王阁内众人云集,便去凑了个热闹。
滕王阁为李元婴建造,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二十二子,此人爱亭台水榭,喜华丽宫苑,他到哪儿为官都大兴土木,民愤极大。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南昌,李元婴恶习不改,到南昌不久就在赣江之滨选址,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滕王阁。
滕王阁建成后,李元婴经常在此大宴群僚,歌舞享乐。
李元婴去世之后,后人延续了滕王的习惯爱好,王勃到来的时候,正逢大都督阎伯屿在此地大宴宾朋,请众才子为重修滕王阁做序。
王勃年轻,坐在大殿角落,没人理他。他目睹众人都假意推辞写序,忽然站起来他接过纸笔说:我来写吧。
众才子都在惊惧与愤怒中望着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王勃已经一挥而就,写就一篇长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落笔,举座皆惊。
这句子念来词穷,唯有三个字可以形容:美到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但是千古名句,还顺便打开了一扇美学之窗,这份对仗的文字之美,与文句中形容的自然之美,后人无法逾越。
阁楼上,极目处,色彩变幻,层次分明,水天一色,江水滔滔。夕阳下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在天际,清澈的江水与明净的天空互相映照,融为一体。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一幅画,又是一幅时光流逝图。
《滕王阁序》,成为历代骈文的佼佼者,王勃天下闻名,他也因此奠定了初唐四杰之首的地位。
滕王阁一序,王勃还写下了一首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楼高开阔,俯瞰碧水,尊贵的滕王驾着华贵的马车来到这高楼上,遍邀名流,举行盛大的宴会。宴席上,舞女们蹁跹旋转,雕花的栋梁上空,缭绕着白云如练。彩色的珠帘收卷暮雨和雾霭,每天的晨光山色,落日余晖,都在这珠帘舒卷下起落。
人物换,时光过眼,春秋不尽,岁月白头,楼阁依旧,滕王已远。
无论多少富贵风流,于历史的一转瞬中,也就都化为尘土了,唯有白云和江水,千年悠悠。
这一叹,苍凉空旷,像对接下来自己命运的谶言。
离开滕王阁的第二年,王勃到达广州渡海赴交趾,他马上就要见到父亲了。然而风浪无情,他在渡海中不幸落水,惊惧而死,生命停留在二十七岁。
有能力对抗时光,给后世诉说故事的,唯有白云江水,诗文才气,这样一想,二十七岁和五十七岁,在时光的流逝中也没什么不同。
王勃一世都是少年,是那个才气纵横的少年。
杨炯说:耻居王后,愧在卢前。
初唐四杰中,对于王勃排名第一这个排序,杨炯一直不服,杨炯一首《古从军行》雄健刚正,气势无双,但是杨炯的气势是个人气势,是修炼出来的男儿气质,不像王勃,他就像是一个早生的李白,一挥手一落笔,就是气势万千,这种格局壮阔不是修为,不是家国天下的情怀,而是天纵的才气,天生的气魄。
初唐四杰,骈文第一,完成这一切,他才二十五岁,未来岁月有多少辉煌和际遇呢?却戛然而止。
好像,他天纵奇才,就是为了给盛唐气象的开启剪个彩,为唐诗引个路,好像他就是为滕王阁而来,然后翩然隐去,留下一路华彩。
注:图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