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

说起清明,古人比今人要浪漫一些。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6天。

扫墓活动往往在清明节前10天或后10天,早清明,晚寒食。

在所有节日中,清明是最重要的一个。

唐玄宗在位,考虑公务员们车马劳顿回乡祭祖,需要时日,随将公务员们的清明假定为四天。到宋代假期延长到七天。

1935年,民国开始将4月5日定为清明。


唐代顾非熊有诗《长安清明言怀》描写了当年古都西安在清明节时的民生万象。

九陌芳菲四字生动体现春日花红柳绿的自然景象,古诗文简练地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一段散文。

雨初晴的意境,原本是让人愉悦的,笔锋一转,又有了流落客愁。

虽然时隔千年,古今人的感触并无二致,前途漫漫的哀愁,颠沛流离之苦,即使春风也化解不了。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同为唐代,《闾门即事》是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七言诗。在这首诗里,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被生动描绘出来。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说起清明,难免不说杜牧,这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诗。

杜牧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他的七言绝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杏花村,据说在安徽池州。但山西杏花村汾酒似乎借用这个词更为知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实在我的中原故乡,清明反而不是隆重的节日,远不如其他三大民俗节日:春节,中秋,端午。

反而是到了江南,每年清明浩浩荡荡的出城扫墓团,才让人感受到原来清明祭祖是这么严肃的事。

南宋吴惟信曾有诗句描述西湖清明《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流莺”,江南文人的细腻温婉可见一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在清明的诗文中,最温婉可爱的要数满洲女词人顾太清。

将一个哀哀思故人,念念无回音的清明节,描绘成一个栽培海棠的时令花事。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这样看来,真不必在一个悼念的节日去哀痛。

伤怀是挡也挡不住,作也作不出的事。

带上吃食水果,在故人的墓前,插花喝酒,聊聊往事,更是此生珍重的情怀吧。

即使远在千里不能去扫墓,也可以栽下海棠,祈祷往生极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的飔风吹来,清明节迈着舒缓的步伐来到了麦田里,高楼里,人的眼睛里。 清浅的天空下,树枝露出了青嫩,折一枝柳,斯人...
    豫见萱齐阅读 269评论 5 9
  • 落笔的一霎那,我希望第一个能记下的,是我对父亲的思念。寒来暑往,春去春归,父亲的离去,已有十年! 十年前的父亲节,...
    一尾鱼爱上水阅读 316评论 0 0
  • 《历书》中这样解释“清明”这一名字的由来:“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
    清溪书苑阅读 856评论 12 28
  • 梨花风起清明,雨泠泠。 行走于田间陌上,感受着清洁明净的气息。万物生长于此时,温润可亲。 大伯停下脚步,我亦驻足望...
    半枕山月阅读 352评论 0 2
  • 梨花风起正清明,万千思念聚心中,清明时节,落雨纷纷,打湿了心情,搅乱了心绪,花草盈泪,远树朦胧。 也许是为了给幽居...
    兰若9788阅读 518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