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中这样解释“清明”这一名字的由来:“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虽然我们在清明节祭奠先人,但是我也知道这一天原本与死亡无关。它只属于春天,是万物洁净,天地清明的日子。
一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我和姐姐带着两个孩子骑车踏上了故乡的小路,名为祭扫,实则是踏青吧。
春已深。万物经历了漫长严冬的考验,挺过了料峭的春寒,此刻真正生活在美好的春天里了。那些落叶树已经披上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绿,常绿树也悄悄地换了新衣,木本、草本的花儿竞相开放,这世界真正变得花团锦簇了。
行进的途中,不期然就与一树花儿相逢。迎春、梨花、或者是桃花,摇曳在路旁人家的小屋前后。每逢遇到一棵开花的树,两个孩子就要下车跑过去看看。她们惊喜雀跃,大声地赞叹,一定要我把花儿拍下来。那些集灿烂、娇艳、缤纷于一身的花树,带给我太多的感动,我拍不出她们万分之一的美。我只能用我虔诚的目光,献上心中无比的敬畏,诚挚的感恩……感谢她们长久以来的准备、感谢她们拼尽全力地绽放,感谢她们无私奉献出来的美、恩慈和力量。
一点点走近故乡的田野,我的心变得舒展起了,故乡的田野依然是无比熟悉的风景。那拔节的麦苗泛着柔和的青绿,一直向远处铺展开来。故乡的田野里留下过我儿时的足迹。我曾经和小伙伴一起在这里割过青草,捉过蚂蚱,也在这里收割过庄稼,儿时的欢声笑语曾经在这田野上空飘荡。
无垠的绿色之间,偶然会冒出几棵花树或者是一小片金黄的菜花。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一点粉、一点黄,格外地引人注目。此刻那一棵棵沉默不语的花树正在吐露芳香,清清的花香随着春风一次次掠过明净辽阔的天空,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迷人的花香之中。
走近故乡的村庄,我的目光热烈地抚过熟悉的风景。那条通向村里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只是两旁的树木还在,那条小河也还在。那些树和小溪都与我儿时的记忆紧密相连。儿时的我曾采下柳树那新生的柔长枝条,编过草帽;曾折下那棵杏树的花枝点缀在花冠上;曾在那两行杨树下捉过鸣蝉;也曾在小河里捉过小鱼儿……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记忆中的精神家园。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乡愁自古就是绵延在我们心中的情结。“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离开故乡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亲人。
二
故乡之行,唤起了我诸多的记忆。也让我联想起最近正在读的古典课程。最喜欢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千年前的古老春天里,苏轼在超然台写下的这首诗,流露的正是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
苏轼于三十三岁时第三次出川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的后半生在贬谪流放中度过,终未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达观的他能够做到一切随缘、适意。“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将足之所履和心之所安处都视为自己的故乡。但是内心深处他又何曾忘记过自己的故乡呢?“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他始终念着他的故乡,不止一次说过他的家在剑外之地、岷峨之间、蜀江之上。
除却眉州眉山的家,在他心里还有第二故乡杭州。他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在杭州任内更是政绩显著,得到当时百姓的赞扬,也为后世所称颂。他深爱这秀美自然的湖山,深爱这座城市,也曾写下了不少的绝妙诗篇,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说杭州是他“前生”的故乡:“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他对杭州的山水、人情好感至极,杭州城是他精神的家园,无论他身处何地,也总是对杭州念念不忘。
在那个古老春天里,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风舞。苏轼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里半满的春水闪动着鳞波,城内到处是缤纷竞放的春花。他想起了杭州城的春天,一样的蒙蒙细雨,春风柔柔,柳枝摇曳,一样的春水漾漾,满城花开。
心驰神往中顿生乡愁:“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诗人此时年华正好,还有满满的自信,如若国家需要,自是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纵然前路多坎坷,乐观的他信念从未改变,总是能多笑对人生的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千年后的春天里,赏赏故乡的美景,读读苏轼的诗,心底里倒也超然许多。“人生看得几清明”,春光易逝,人生短暂,不要一味悲伤,泪流成行。那些永远不会再见的亲人,那些再了回不去的时光,好好珍藏在心中,让它成为永远的温暖和慰藉吧。春光易虚度,“诗酒趁年华”。我们能做的就是经营好当下,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