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认真学习了郑老师精彩的第十三讲: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郑老师重点分享了“复活家庭教育的智慧与美好--新时代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与价值追求”,让我对家校共育和家庭教育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永不退休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也是孩子一生的学校。但作为父母,真的会教育孩子吗?真的会爱吗?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有很多误区。
郑老师指出了错误的家庭教育的六个现实表现:1、把“家庭教育”做丢了,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位”。2、把“教育”做丢了:教育过度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教育过程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3、把“爱”做丢了:对爱的误解、误用造成爱的“失真”。爱经常变成了“债”,变成了“恨”。4、把“家庭”做丢了:病态的家庭关系,造成亲子关系,就、家庭关系紧张化。5、把“孩子”做丢了:不顾孩子的天性发展造成“童年的消失”。6、把“道”做丢了:只重视“术”和“器”,丢掉了“道”。引起我的反思。
作家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中写的很有道理:“中国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因为不忍心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的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最终导致他们一辈子艰辛,一辈子向父母索要。”作为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爱孩子,有什么苦都自己吃,有什么累都自己受。但是,一直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学会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承担,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独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天赋和花期各不相同。我们要静待花开,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教育,要学会对症下药,不能急于求成。同样的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为了孩子更长远的未来,请牢记:爱是隐忍和节制,不是溺爱和纵容。在家庭教育中要尽量做到
1、掌握孩子内在的动力,激发孩子内在的内驱力,父母要学会示弱,及时鼓励,让孩子有成就感,让孩子变强。
2、父母应该学会适当闭嘴。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当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时,如果父母总是出生干扰,就会打乱孩子玩耍、学习的节奏感和内心的秩序感,严重破坏专注力。比起无休止的唠叨和事无巨细的照顾,安静的陪伴和得体的退出,更能让孩子在独处中成长。
3、无压力学习状态不要逼孩子,让他自己学,父母的逼迫是短期的,时间一长孩子就不愿意学习了。小学的孩子可能会有效果,而初中和高中的孩子就会适得其反。
4.学习不能死板,要寓教于乐,生活处处皆教育,把教育融于生活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父母和孩子比赛,可以适当的示弱,控制自己,不要太强了。
家庭教育的实质就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父母不遗余力的栽培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与孩子达成同频共振,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先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家长,润养自家好家风,父母就是良好家风的缔造者,读起书,拿起笔,好好学习,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当下,也是一生最重要的事业。